中国画论

作品数:509被引量:34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曼华黄戈周积寅贺万里陈池瑜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东南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园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六)被引量:1
《园林》2009年第9期88-89,共2页张鲁归 
继承与创新 “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若非名家指点。须不惜重资,大积古今名画,朝夕探求。下笔乃胄盖精妙过人。苟仅师庸流笔法,笔下定是庸俗。终不能超迈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传授》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大通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五)
《园林》2009年第8期88-89,共2页张鲁归 
风格:“吾辈处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省何?独成一家之谓耳。此等境界全在有才,才省何?卓越高见。直超古人之上,别创一格也,如此方谓之画才。
关键词:中国画 十五 盆景 古人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四)
《园林》2009年第7期80-81,共2页张鲁归 
气韵生动 “画有六法……六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经营位置 气韵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三)
《园林》2009年第6期82-83,共2页张鲁归 
形似与神似 “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具为师”——唐·白居易《画记》“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南朝宋·宗柄《画山水序》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白居易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二)
《园林》2009年第5期86-87,共2页张鲁归 
配件 配件是指盆景中置放的人物、亭、塔、房屋、动物、小桥、舟船等点缀品。
关键词:盆景 中国画 配件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一)被引量:1
《园林》2009年第4期84-85,共2页张鲁归 
树木 “岑峦纡回辨纵深。林木参差辨高低,溪流绕转辨平阔。”——王树村《民间画诀选辑·三辨》 对以上论画,王树村解释说:“‘三辨’指山水构图而言。一幅山水画下笔之先,胸中须有纵深、平阔、高下之分,不然山景气韵难有圆透之...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山水画 树木 林木 灌木 
中国画论与盆景(十)
《园林》2009年第3期84-85,共2页张鲁归 
藏与露 “一望即了,画法所忌,花卉人物家最忌犯此病。”——清·邵梅臣《画耕偶录》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花卉  
中国画论与盆景(九)
《园林》2009年第2期80-81,共2页张鲁归 
虚实与疏密 疏与密、虚与实是对立的,但处理得好,不但可使画面的景色富有变化,并且可使对立的两者相统一,从而取得理想的表现效果。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艺术评论 景色 
中国画论与盆景(八)
《园林》2009年第1期82-83,共2页张鲁归 
动势与均衡“学画先须临摹树石头,勾勒山石轮廓,俱须得势。”——清·蒋和《学画杂论·用稿》“章法不用意构思,一味填实,是补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贵乎取势布景春,合而观之,若一气呵成。”——明·赵左论画,见《画学心印》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山石 
中国画论与盆景(七)
《园林》2008年第11期86-86,共1页张鲁归 
比例与对比 “夫病有二:一日无形。二日有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高于山,桥不登于岸。可度形之类也。——五代后梁·荆洁《笔法记》
关键词:中国画 盆景 花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