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意蕴

作品数:419被引量:55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成徐玉如顾智明郭忠志赵蒙成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主旋律电影的范式转变及其话语表达——《十八洞村》的创作启示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1年第10期130-133,共4页孙韵岚 
电影《十八洞村》借助叙事策略扭转了主旋律电影创作传统中相对模式化的角色既定关系,使主流话语以多种形态“隐匿”于作品之中。因“抽帧降频”而产生的“影像间隙”,让原本在数字技术发展中已被弱化的电影媒介作为一种虚拟化的“物”...
关键词:《十八洞村》 主旋律电影 创作范式 主流话语 人文意蕴 
《红字》的人文意蕴
《电影文学》2010年第10期96-97,共2页史立英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其成名作《红字》描写了发生在17世纪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一场爱情悲剧。1995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这部文学巨著,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给予了深刻的...
关键词:《红字》 霍桑 人文主义 
恶的彰显与善的式微——论李杨电影中的人文意蕴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9年第16期39-40,共2页朱为惠 
《盲井》和《盲山》是旅德新锐导演李杨回国后的两部现实主义力作。关于李杨的这两部电影,国内的论者大多只探究其一。本文主要从作品的人文意蕴出发,着重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两部影片中所揭示出的人性的“善”“恶”问题。
关键词:善恶 李杨 人文意蕴 《盲井》 《盲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