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体游记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雨容马茂军郑继猛王奇峰王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胡薇元诗文中的峨眉山书写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彭敏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区域文化视野下胡薇元创作研究”(项目编号:QYYJC2211);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蜀道文化研究中心“清代入蜀文人蜀道游记研究”(项目编号:SDWHA2403)。
清代光绪十三年五月胡薇元到峨眉山登览,沿途经历与感受形成了《峨眉山行记》与50首《峨眉山诗》。胡薇元峨眉山诗文记录了登览峨眉山的具体行踪,描绘了沿途所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现了作者登览峨眉山的喜悦之情、克服艰险的坚毅精...
关键词:胡薇元 峨眉山 日记体游记 峨眉山诗 文学景观 
《入蜀记》影响论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73-86,共14页章华哲 
绍兴文化研究工程2022年度重大项目“绍兴宋韵文化研究、陆游文学渊源与影响研究”(22WHZD01-1Z)。
陆游的散文名篇《入蜀记》是宋代日记体游记的代表作,对日记体游记基本格局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启了日记体游记的人文转向。《入蜀记》文史兼长,为历代读者所激赏。人们不仅称扬《入蜀记》自然的文风与严谨的考证,亦对陆游寄寓其间...
关键词:陆游 《入蜀记》 日记体游记 文学影响 
吕祖谦《入越录》赏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90-92,共3页崔小敬 
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江南游记史"(09JDJN003Z)
《入越录》是吕祖谦的长篇日记体游记,记载了吕祖谦与潘叔度的十八日会稽之游,语言朴质平实,简拔切当,大多以白描为主,个别段落则能娓娓道来,细细铺写。作者尤其对光与色有着敏锐的感受,使得文中点染着鲜丽的色彩与美妙的光晕。《入越...
关键词:吕祖谦 《入越录》 日记体游记 白描 田园风光 农村生活 
从《游居杮录》看日记体游记的特征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58-59,共2页王莉 
袁中道的《游居柿录》是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日记体游记散文。本文结合这部作品分析日记体游记的特征。日记体游记是一种极为自由的游记体式,可以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语言简洁质朴、内容广泛,写法灵活,长短自由,不拘形式的特点。
关键词:《游居柿录》 日记体游记 自由 
宋代日记体游记的文体特征被引量:3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01-105,共5页王雨容 
日记体游记在宋代开始定型并走向成熟。这种文体有着特殊的文体特征:日记兼游记的体制;质朴与简洁的语体;叙事与考证的体式;纪行与交游的体性。并且由于不同的作家因为才性的差异,同一作家因为审美心态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关键词:宋代 日记体游记 文体特征 
论《吴船录》对日记体游记的拓展被引量:1
《琼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1-63,共3页王雨容 
本文论述范成大的《吴船录》在形式及内容等方面都对日记体游记有所拓展。
关键词:范成大 《吴船录》 日记体游记 拓展 
戴名世游记散文创作概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99-100,共2页王奇峰 
戴名世的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很能代表他在古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其游记散文从体例上大致分为日记体游记和山水游记,其中山水游记或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或托物寓志以抒发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关键词:游记 日记体游记 山水游记 
妙手作记,图画山水——范成大日记体游记研究被引量:2
《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郑继猛 马茂军 
范成大是写日记体游记最多的南宋作家。他的《揽辔录》、《骖鸾录》、《吴船录》记录了他出使金国,入粤,出川路途的见闻、思考、风俗、山水名胜以及古迹考证。日记模山范水,优美雄奇,形式自由,为后世创立一个新的体裁。
关键词:范成大 游记 骖鸾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