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关系

作品数:428被引量:44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刘世龙冯昭奎吕耀东刘江永田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安倍政府对美政策及其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本问题研究》2022年第3期1-17,共17页陈友骏 王星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冷战后日本经济外交战略与中日关系研究”(18BGJ008)。
特朗普政府时期,安倍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层面的对美政策调整背后,蕴含着安倍政府试图实现安倍晋三个性化执政理念、对冲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和制衡中国、朝鲜“安全威胁”三重动因。尽管2021年前后日美两国均迎来了首脑更替,但...
关键词:安倍政府 对美政策 日美关系 后安倍时代 对华制衡 
过程构建与关系利用: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生成逻辑
《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2022年第1期64-76,共13页尹晓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战后日本核政策研究”(编号:16ASS002);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日本’现实拥核研究”(编号:AS1913)。
日本“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是在其主导、设计和构建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孕育的,其决策权力是以关系本位为基础、利用过程中国家间关系“孕化”的。“过程构建”和“关系利用”的互动耦合及其演进,形塑了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生成逻辑。...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核污水 核治理 日美关系 过程构建 关系利用 
论东亚权力格局变化下的日本国家战略转换被引量:4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5期87-107,I0004,共22页孙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下日本的国家战略动向研究”(编号:12BGJ026)。
从大战略的角度探讨在东亚权力格局变化下日本的国家战略因应是个新尝试。战后日本以吉田主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已为“积极和平主义”国家战略所取代。在“积极和平主义”国家战略下,日本战略主动性提高,安全战略实现历届保守内阁未能...
关键词:东亚权力格局 日本国家战略 吉田主义 积极和平主义 中日关系日美关系 
过程构建与关系利用: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生成逻辑被引量:10
《日本学刊》2021年第4期15-34,144,145,148,149,共24页尹晓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战后日本核政策研究”(编号:16ASS002);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日本‘现实拥核’研究”(编号:AS1913)。
日本"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是在其主导、设计和构建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孕育的,其决策权力是以关系本位为基础、利用过程中国家间关系"孕化"的。"过程构建"和"关系利用"的互动耦合及其演进,形塑了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生成逻辑。"过程构建"...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核污水 核治理 日美关系 过程构建 关系利用 
冲绳基地战略价值的变化与美日同盟的转型被引量:2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6期80-97,I0003,I0004,共20页归泳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日本‘军事崛起’与我国对策研究”(编号:17AGJ009)。
冲绳美军基地是美日同盟的重要支柱,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维持军事优势的战略要地。在70多年来的历史中,冲绳基地及其驻军的规模、结构和任务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但其战略价值始终受到重视。围绕冲绳基地的争议集中于海军陆战队,美国计划将...
关键词:冲绳 美军基地 战略价值 美日同盟 驻日美军 海军陆战队 日美关系 
德富苏峰对美国认识的形成与变化轨迹探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57-63,共7页邹圣婴 张晓刚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日本近代转型时期的‘外交革新’研究(1853-1902)”(19VJX051)。
德富苏峰是日本近代报业媒体的代表人物,其对美国的认识和描述在当时颇具代表性。除了他本人对美国的好恶之外,鉴于其御用文人的身份,他对美国的政治立场伴随着日本国策的调整而进行调适,其对美国认识的转变与近代日美关系的演变几乎是...
关键词:德富苏峰 美国认识 日美关系 文人思想 变化轨迹 
日美核能合作的历史缘起(1945—1955)被引量:4
《世界历史》2020年第1期1-14,I0002,共15页尹晓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战后日本核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6ASS002);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S1913)的阶段性成果。
日美核能合作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原子弹“轰炸国”与“被炸国”之间的合作。美国对日核政策的演进路径既是其全球战略的内在要求,又是绑架日本依赖美国发展核能构想的必然产物,更是约束日本核武装诉求的因应考量。“天佑论”“无核战败论...
关键词:日美关系 核武器 核垄断 核能协定 
论日美经济摩擦与安全同盟的互动被引量:1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9年第2期219-232,共14页田凯 朱成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后日本修宪史研究”(项目编号:15CSS015);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日本外交战略走向研究”(项目编号:LI3DGJ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日美经济摩擦最早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此后经历了90年代的高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而减弱.日美经济摩擦的产生缘于两国间经济相对地位的变化,并常表现出政治化之倾向.日美经济摩擦的演进过程表现出三大特征:第一,日美经济摩擦...
关键词:经济摩擦 日美同盟 中美贸易战 日美关系 
亚洲开发基金构想:战后日本构建地区经济秩序的挫败
《日本问题研究》2019年第4期73-80,共8页文阡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日本史”(13&ZD106);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706205077)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后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复兴并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岸信介内阁成立后,提出“亚洲开发基金”构想,旨在以东南亚的资源、日本的技术与美国的资金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建立起日本主导的地区互补型经...
关键词:亚洲开发基金 地区经济秩序 岸信介 日美关系 东南亚开发 
战后日本领土的基本概念、问题发生及其国际处理规范被引量:6
《日本学刊》2017年第6期60-79,共20页刘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有关‘钓鱼岛问题’的话语建构与传播研究"(编号:13BGJ013)
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固有领土论"话语对抗演变为"安全保障论"威慑,但对俄罗斯,日本竟以"不固执于领土问题"的妥协姿态恢复了作为"最终战后处理"的和平条约谈判。研究对日战后处理的历史表明,盟国对日本的定义相当于其所谓"固有本土"...
关键词:对日战后处理 领土问题 日美关系 日俄和平条约交涉 钓鱼岛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