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蒿

作品数:309被引量:1712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史彬林傅华王铁娟闫素梅金晓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6B02)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沙蒿水浸提液化感物质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6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9期156-163,共8页邓文红 赵欣蕊 张俊琦 郭惠红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6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0650)
【目的】研究沙蒿根、茎、叶和种子水浸提液的化感物质,探究其对沙米种子发芽的影响,为沙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超纯水室温浸提沙蒿根、茎、叶和种子48 h,离心,上清液经萃取后得到酸性、中性和碱性...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沙蒿 水浸提液 化感物质 
沙蒿(Artemisia ordosica)水浸提液对4种伴生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被引量:19
《生态学报》2019年第15期5670-5678,共9页邓文红 赵欣蕊 张俊琦 郭惠红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6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0650)
以生长在我国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特有植物沙蒿为供体植物,沙米、虫实、草木樨状黄芪、狗尾草为受体植物,研究了沙蒿根、茎、叶、种子水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以及根对NH+4和K+吸收的化感效应的差异,为沙区植被恢复中伴生...
关键词:沙蒿 化感作用 水浸提液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3种典型沙生灌木NPP及其分配格局被引量:6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62-67,共6页赵灿 张宇清 秦树高 赖宗锐 刘加彬 法科宇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6B02)
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确定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分别采用收获法和内生长土芯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沙生灌木杨柴、沙柳和油蒿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并通过元素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器官的含碳率,进而计算3种灌木的NPP...
关键词:杨柴 沙柳 沙蒿 净初级生产力 等速生长 
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及模拟被引量:6
《生态学杂志》2014年第2期547-554,共8页唐思凌 贾昕 郭建斌 陈志豪 查天山 秦树高 杨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755;31200537和31361130340);"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6B02)资助
对宁夏盐池典型沙生灌木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生长季内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动态进行了直接法(异速生长方程法)与间接法(Li-2000冠层分析仪法)相结合的定期观测,探索了利用直接法对间接法测得的有效叶面积指数(effecti...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 季节动态 积温 辐射 
不同盖度沙蒿群丛防风作用研究被引量:8
《干旱区研究》2012年第2期213-217,共5页魏宝 丁国栋 吴斌 张宇清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6B0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90014110003);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TD2011-04)
以天然沙蒿群丛为研究对象,初始盖度为60%,人工降低其盖度为50%,40%和30%,用多剖面自计式遥测风速仪连续观测记录沙蒿林内距离地面0.1 m,0.5 m,1.0 m,2.0 m,3.0 m,4.0 m,5.0 m和6.0 m高度处的风速变化。当沙蒿群丛盖度由30%增加到60%,...
关键词:植被盖度 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防风效应 风速廓线 边界层厚度 盐池 毛乌素沙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