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

作品数:521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军事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赋斌赵平邓永东吕传柱陈晓松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司令部中国人民志愿军香港科技大学云南省军区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军事历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甘岭:敌人突不破的防线
《军事历史》2023年第6期110-113,共4页宋新安(口述) 崔遂川(整理) 刘盈初(整理) 
一、阵地争夺:不上英雄榜就涂烈士碑。五次战役以后,我们改变了运动防御态势,开始了坚守防御,在上甘岭两个阵地修筑了坚固的坑道工事。依托坑道作战是上甘岭战役的特点,没有坑道就没有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我们师大概是1952年4月20日接防...
关键词:坑道工事 坚守防御 上甘岭战役 防御态势 英雄榜 伏击 野战 
用钢铁意志铸造上甘岭历史丰碑
《军事历史》2023年第5期113-116,共4页林有声(口述) 崔遂川 王柔璎(整理) 
一、敌人既决心打下去,我们也决心奉陪到底!上甘岭战役本来称不上战役,因为敌人对志愿军第15军两个连阵地的进攻,表面阵地只有3.7平方公里,总共面积不过两千公尺。敌人企图通过上甘岭战役来增加谈判筹码,我们也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仗打下去...
关键词:上甘岭战役 钢铁意志 战役规模 志愿军 历史丰碑 阵地 谈判 
秦基伟与上甘岭战役
《军事历史》2012年第6期7-10,共4页陈赋斌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的秦基伟,在战役初期,胸怀全局,沉着应变;敌情明朗后,下令全面反击,迫使敌军将战斗升级为战役规模;坑道战阶段,科学部署兵力,合理运用战法,将敌军拖入持久作战;决定性反击和巩固...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史 秦基伟 上甘岭战役 
伟大的战役 永远的丰碑——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60周年被引量:2
《军事历史》2012年第6期11-15,共5页韩卫国 
1952年秋季,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则对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丧失了信心,有效配合了停战谈判。这一胜利,是各级指挥员正确...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史 上甘岭战役 作战指挥 战斗意志 后方支援 
上甘岭战役中的志愿军第12军
《军事历史》2012年第4期64-67,共4页赵平 
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和第12军参战部队在上甘岭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打出了"上甘岭精神",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作者作为战争亲历者,撰写此文回顾志愿军第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战斗经历,并...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史 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第12军 
《军事历史》2010年总目录(要目)
《军事历史》2010年第6期75-76,共2页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军事历史 回顾与思考 毛泽东 抗日战争时期 要目 上甘岭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 古田会议精神 新中国 
透视上甘岭战役 弘扬上甘岭精神被引量:1
《军事历史》2010年第4期33-37,共5页陈赋斌 李发红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完全掌握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迫使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加速了朝鲜战争的停战进程。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上甘岭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崇高的核心价...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史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精神 军人核心价值观 
指挥上甘岭战役的日日夜夜——《秦基伟日记》(1952.10.14~11.18)
《军事历史》2010年第3期1-12,共12页秦基伟 
发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最惨烈的一次战役,被称为"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这次战役的整个作战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指挥,参战的第15、第12军官兵不畏强敌,浴血奋战...
关键词:前沿阵地 战斗 上甘岭战役 坑道 表面阵地 军事历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 炮兵部队 反击 作战能力 
透视上甘岭战役制胜之道——解读《秦基伟日记》
《军事历史》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黄国栋 
秦基伟在指挥上甘岭战役作战期间所写的日记,对于深入研究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作战指导问题,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认真解读,可以发现:战役爆发突然,出乎秦基伟的意料之外;坑道对志愿军取得战役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第15军...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史 上甘岭战役 秦基伟日记 
上甘岭战役中的李德生将军
《军事历史》2007年第2期40-42,共3页赵平 
关键词:抗美援朝战争 上甘岭战役 李德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