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风尚

作品数:379被引量:49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筠筠吕金光杜道明谷鹏飞庞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书法赏评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试析《龙藏寺碑》的行书化用笔
《书法赏评》2018年第3期55-58,共4页杨长振 
南北朝时期的审美风尚,北方的稚拙雄浑与南方的潇洒俊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书法审美方面亦是如此。直至南北朝末期,南方文化才开始向北方传播并逐渐渗透,北方盛行的古朴稚拙逐渐被南方冼练遒劲的审美大趋势所掩盖。大定元年(公元581...
关键词:《龙藏寺碑》 南北朝时期 北方文化 用笔 行书 审美风尚 南方文化 书法审美 
唐代、清代对王羲之批评之比谈被引量:1
《书法赏评》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樊琪 
南朝之后,王羲之经过历代帝王和文人的推崇,尤其是唐太宗称赞其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确立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至高地位。此后直至清中叶的这一时段,王羲之书法被书家们奉为圭臬,视之为取之不尽的源泉,并以此为“源头”而...
关键词:王羲之 批评 唐代 清代 “尽善尽美” 书法史 艺术风格 审美风尚 
颜体为何受到清代书家的青睐——以刘墉、何绍基为例
《书法赏评》2012年第5期15-18,共4页袁曦 
颜体在书史上的地位得以确立后,成为了"二王"体系之外的另一种书学典范。从晚唐开始,颜体就不断受到重视,历代都曾掀起过学习颜体的高潮。然而,各个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因而学颜体的具体取法和侧重点不同,学颜体呈现出不同形态和风貌,...
关键词:何绍基 清代 刘墉 审美风尚 侧重点 沙孟海 伊秉绶 翁同和 
晚明尚“奇”审美风尚与文人篆刻的残崩之美被引量:3
《书法赏评》2008年第3期34-36,共3页王荣敏 
我们知道,艺术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与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不开的,晚明文艺思潮的出现同样是晚明特有的政治、经济背景与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于艺术而言,思想文化的影响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晚明书法风格的形成及文人篆...
关键词:晚明 审美风尚 篆刻 文人 “奇” 思想文化 文艺思潮 经济背景 
“印宗秦汉”新解
《书法赏评》2005年第5期52-55,共4页薛元明 
“印宗秦汉”是元吾丘衍面对秦汉之后的印章创作衰落而提出的要求重新回归取法秦汉的口号。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为学印正统的“最高法则”。时至今日,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已经逐渐出现一些狭隘、疏漏及误读之处。如今站在整个篆刻史发展的...
关键词:秦汉 现实状况 审美风尚 篆刻史 清流派 当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