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意义

作品数:337被引量:3955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志强傅伯杰陈利顶周易勇黄淑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土壤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植物养分捕获策略随成土年龄的变化及生态学意义被引量:5
《植物生态学报》2021年第7期714-727,共14页李孝龙 周俊 彭飞 钟宏韬 Hans LAMBER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005);四川省科技计划(2019YJ0008)。
自然成土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与植被原生演替常同时发生。随成土年龄变化的植物养分捕获策略(NASs)对植物竞争能力和演替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将植物NASs划分为细根、微生物、特殊根系、食虫和寄生策略等5个类型;发现植物NASs的多样...
关键词:根系性状 菌根共生 排根 根际分泌物 生物多样性 原生演替 成土作用 土壤年代序列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的破坏及防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自然科学》2018年第7期00158-00158,共1页张韬 杜焰玲 党媛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目标影响力不断提升,土壤生态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土壤的生态学意义,并详细论述了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的破坏及防治,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
关键词:土壤 生态学 土壤生态 
实行果园生草制度的背景及生理生态学意义
《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2期8-10,共3页吕德国 秦嗣军 杜国栋 
国家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6YFD0201100)
一、生草制度的背景1.果园土壤环境恶化。长期的清耕为主、偏施化肥的土壤管理制度导致我国苹果园土壤迅速恶化,土壤结构劣质化,pH值迅速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失调,养分失衡,生理障碍大范围发生。
关键词:果园生草制 生理障碍 生态学意义 土壤环境恶化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土壤管理制度 果园土壤 土壤结构 
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氮素循环中的作用被引量:80
《生态学报》2014年第17期4807-4815,共9页陈永亮 陈保冬 刘蕾 胡亚军 徐天乐 张莘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BR-17);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方向项目(SKLURE2008-1-03)
作为植物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氮素是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丛枝菌根真菌能与地球上80%以上的陆生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帮助宿主植物吸收土壤中的P、N等矿质养分。目前,丛枝菌根真菌与氮素循环相关研究侧重于真菌对氮...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氮素吸收 土壤氮素循环 土壤氮库 生态学意义 
湖沼相富硒土壤的发现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36
《物探与化探》2011年第2期248-253,共6页蔡子华 宋明义 胡艳华 黄春雷 王加恩 
中国地质调查局大调查项目(200214200013)
通过对浙北平原土壤调查与研究,发现一种新类型富硒土壤,其特征为环太湖周边断续出现。土壤硒全量为(0.084~1.296)×10-6,平均值为0.399×10-6,标准离差为0.037,变异系数为0.094;土壤有效硒与有机质关系密切,与土壤pH不相关;在土壤有...
关键词:湖沼相 土壤母质 富硒土壤 基本特征 浙北平原 
胡杨根系水力提升作用的证据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24
《植物生态学报》2009年第6期1125-1131,共7页郝兴明 陈亚宁 李卫红 郭斌 赵锐锋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011和40871059)
生长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荒漠河岸林植被虽长期忍受着高温和干旱的威胁,然而它们却能够一直延续并保存至今。除了植物深根系吸水作用外,另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荒漠河岸林植被存在水力提升的效应。该文采用HRM热比率法茎流仪对3株胡杨(...
关键词:塔里木河 水力提升 根系液流 土壤含水率 
蘑菇圈形成机理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13
《中国食用菌》2007年第6期9-13,共5页宋超 图力古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670049
简要总结了蘑菇圈的概念、形状和大小及有文献报道的蘑菇圈产生菌,分析了蘑菇圈生长特性和形成机理,论述了蘑菇圈对圈上植物和圈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应加强蘑菇圈产生菌繁殖和进化机制及营养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蘑菇圈 绿草环 枯草环 土壤营养 
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62
《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第3期392-403,共12页王震洪 段昌群 侯永平 杨建松 
贵州大学人才基金(2003F00bs002);国家科技攀登计划(国科基字2000(026));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0C0001P)
测定物种丰富度呈梯度变化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不同次生演替阶段小区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总磷流失及影响这些过程的植物群落郁闭度、个体密度、胸高断面积、植物叶吸附水,分析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稳定性及直接影响土壤...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 土壤保持功能 稳定性 树冠截留 群落结构 
钙对植物抗逆能力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87
《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第5期971-976,共6页蒋廷惠 占新华 徐阳春 周立祥 宗良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370422;3937041);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项目(CPR8478).
随着酸雨的蔓延和化学氮肥用量的增加,土壤酸化日趋严重,钙流失不断加剧,而含钙肥料却因高浓度复合肥比重的增加(磷铵取代含钙磷肥)而不断下降,使钙供应与植物需要的矛盾日渐突出.文中简述了钙对植物抗酸、盐、氨、重金属、渍害、冷害...
关键词: 植物 土壤肥力 逆境胁迫 抗性 
土壤微生物在生物结皮形成中的作用及生态学意义被引量:40
《干旱区研究》2004年第4期444-450,共7页吴楠 潘伯荣 张元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20201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343)
在荒漠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上,微生物、藻类植物及地衣、苔藓植物能参与并形成生物结皮,其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其中土壤微生物因其极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在生物结皮形成各阶段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生物结皮 生态学意义 数量分布 土壤酶 荒漠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