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分析

作品数:293被引量:2280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赵先贵曹新向兰叶霞刘建兴李昭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南京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江苏省宜兴市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被引量:1
《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第9期22-28,共7页吴敏 李建龙 李辉 杨悦 史雪娟 张丽平 史伟成 谢伯军 王晨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NG201447));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4]28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40413);APN全球变化项目ARCP2014-06NMY-L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6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950702);宜兴市生态红线区域生态调查与价值评估报告项目(2015HB0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宜兴市2004—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了生态赤字水平、动态变化及成因,并结合可持续发展力指标,对宜兴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10年来,宜兴市出现严重生态赤字,赤字大小由2004年...
关键词:宜兴市 城市生态与环境红线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载力分析 生态赤字分析 可持续发展力评价.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赤字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力的研究被引量:1
《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第3期13-19,共7页王艳平 李建龙 梁珂珂 李卉 毛刚 浦惠民 李志刚 秦惠平 徐超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SNG201447));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4]287);APN全球变化项目(ARCP2013-16NMY-L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36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950702);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项目(2014HB01)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苏州市吴中区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并结合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对可持续发展力进行定量评估,最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结果表明,2005—2012年间,吴中区存在严...
关键词:苏州市吴中区 城市生态与环境红线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载力分析 生态赤字分析 可持续发展力评价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被引量:4
《天津农业科学》2015年第2期76-83,共8页梁珂珂 李建龙 王艳平 李卉 毛刚 浦惠民 李志刚 秦惠平 徐超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SNG201447));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4]287);APN全球变化项目(ARCP2013-16NMY-L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36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0CB950702);苏州市吴中区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项目资助
为了充分开发苏州市吴中区的生态资源充分获得生态红利,以及从生态承载力分析与生态红利开发对策的角度,给苏州市吴中区提供符合现状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以苏州市吴中区2007—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吴中区6年间的生态足迹...
关键词:苏州市吴中区 生态足迹分析 生态承载力分析 生态赤字分析 生态红线划分 生态红利开发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人口容量计算研究——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被引量:14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343-348,共6页王丽晔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度量方法,在评判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的分析,构建人口容量的计算模型,...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亏 人口容量 
吴江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被引量:3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27期8615-8618,共4页张翔 尹海伟 徐建刚 
南京大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生态环境胁迫程度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采用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生态足迹方法,对吴江东部地区2000-2003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并进行了生态足...
关键词:吴江东部地区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山区农产品结构优化探讨——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被引量:10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1期116-119,共4页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唐继刚 周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2126);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20284004)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的方法来优化山区农业结构;以大别山区...
关键词:生态足迹 山区 农产品 结构优化 岳西县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曲秀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58)
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工具,对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计算得到该地区2002年的生态赤字达-1.2256hm2.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该地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常州市新北区 
烟台市区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被引量:5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46-49,共4页张培刚 王金花 戴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171075)
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利用生态足迹的概念建立了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烟台市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烟台市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物生产面积 可持续发展 烟台市区 
江苏省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28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6期519-523,共5页窦贻俭 苏慧 高超 朱继业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1040);江苏省环境基金(2002037)资助.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将生态足迹用于不同时间序列分析,以描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仅初始于不多的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对江苏省10年间生态足迹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来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
关键词:生态足迹 江苏省 区域可持续发展 江苏经济 赤字 供给 消费 生态环境影响 人类 衡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