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育种

作品数:226被引量:100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发棣陈劲枫娄群峰钱春桃蒋甲福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重庆归胜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小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优质春小麦龙辐麦18的选育及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被引量:1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年第9期149-150,共2页孙岩 张宏纪 辛文利 王广金 闫文义 刘东军 郭怡璠 马淑梅 刘文林 杨淑萍 张晋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9BAA24B05);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8ZX08002-004);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种子创新资助项目(2010-04-07);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07-09)
龙辐麦18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黑龙江省良种化工程强筋小麦中标品种以及《黑龙江省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
关键词:综合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 春小麦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育种研究所 选育 生物技术育种 
小麦单倍体育种方法被引量:4
《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第12期3232-3234,共3页余华强 赵翠荣 刘莹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07-620-001-03)
单倍体育种是一种效率高、见效快的育种手段,可与常规育种及其他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产生小麦单倍体主要有3种方法,即花药培养法、球茎大麦法、玉米杂交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育种工作者可根据试验条件选用。笔...
关键词:小麦 生物技术育种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加倍 
抗小麦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成果获奖
《农药市场信息》2007年第19期29-29,共1页罗兵前 谭立云 
9月3日,江苏省隆重举行科技奖励大会,为180个省级科技进步奖和35个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颁奖。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抗小麦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项目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关键词:生物技术育种 小麦赤霉病 育种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江苏省农科院 科技进步奖 科技奖励 
甘肃省研究出抵抗小麦黄矮病的生物育种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2007年第10期117-117,共1页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研究的《小麦抗病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及其应用》项目取得成功。应用这项技术.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质改良。
关键词:生物技术育种 小麦黄矮病 育种技术 甘肃省 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效率 品质改良 张掖市 
甘肃研究出抵抗小麦黄矮病新技术
《农药市场信息》2007年第11期26-26,共1页屠国玺 赵锋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持研究的《小麦抗病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及其应用》项目取得成功。应用这项技术,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育种效率,促进品质改良。
关键词:生物技术育种 小麦黄矮病 甘肃省 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效率 品质改良 张掖市 应用 
小麦抗病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及其应用
《中国科技奖励》2007年第6期51-53,共3页张立红 
立项背景 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黄矮病与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随着肥水条件的改善和矮杆、半矮杆品种的推广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我国用作白粉病抗源的Pm8(携有1R/1B代换的洛类品种及1RS/1BL易位的高加索、阿芙乐尔...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 生物技术育种 1RS/1BL易位 小麦赤霉病 应用 抗病 小麦生产 白粉病抗源 
小麦赤霉病有望得到根本控制
《农药市场信息》2006年第23期27-27,共1页罗五 王伟 
近日,记者从汀苏省农科院获悉,该院遗传生理研究所陆维患研究员参与完成的国家“863”项目成果——“小麦抗病生物技术育种研究”成果在去年5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后,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意味着,通过生物技术育种,有望从...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控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物技术育种 遗传生理研究所 科技成果 小麦生产 农科院 
抗小麦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十五”回顾
《中国农村科技》2006年第10期58-58,共1页陆维忠 马鸿翔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863"计划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十五”期间 “863”计划 生物技术育种 抗性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赤霉病抗性 抗赤霉病 
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专家——王广金研究员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广金 王广 生物技术育种 春小麦 春麦 专家 
龙辐15号小麦
《农技服务》2005年第10期60-60,共1页
龙辐15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邮编:150069)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育成。其生育日数90天左右,为晚熟旱丰类型.产量高.品质优良。2004年黑龙江省生产试验,7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亩产量264.5公斤.
关键词:小麦 黑龙江省农科院 生物技术育种 作物育种 生育日数 品质优良 生产试验 研究室 产量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