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量变化

作品数:70被引量:643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巩永凯张认连龙怀玉曹旭鹏张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土壤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祁连山东段退化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被引量:4
《草地学报》2023年第12期3668-3675,共8页李双雄 姚拓 王理德 韩江茹 宋达成 赵赫然 杨继杰 李雪梅 吉凌鹤 姬如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祁连山东段治理矸石重构土壤系统演变及其驱动机制(42167069);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祁连山东段退化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研究(21 JR7RA734)共同资助。
为探究退化高寒草地修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和最佳修复年限,本研究以人工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修复的祁连山东段哈溪双龙沟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2 a,5 a,10 a)及未修复治理(CK)的12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
关键词:高寒草地 修复年限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季节 动态变化 
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碳的关系被引量:8
《干旱区研究》2023年第9期1457-1464,共8页周静 孙永峰 丁杰萍 白浩江 马祥 王旭洋 罗永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42005,31500369);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JRRA66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项目(E129050203)
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向土壤中的物质输入是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尤其是土壤碳含量增加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草本植被生物量分配特征、根...
关键词:退化沙质草地 土壤碳含量 植物生物量 凋落物 根系性状 
坝上地区老芒麦草地土壤水分和生物量变化特征被引量: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第3期90-95,共6页王皓 李子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228);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6B01)
于2004-2007年利用TDR对田间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监测,研究了该地区不同降水年型下多年生老芒麦草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同时对该地区老芒麦的耗水特性和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6月下旬达最低值,7月中旬牧草头茬草收...
关键词:老芒麦草地 土壤水分变化 生物量变化 人工草地 坝上地区 
退化红壤马尾松恢复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被引量:22
《土壤学报》2008年第2期313-320,共8页王会利 毕利东 张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40520130223)"退化恢复红壤的稳定性与回复力及影响因素研究"资助
退化土壤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在凋落物参与下提高,但恢复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目标是调查退化红壤马尾松恢复林地凋落物清除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分析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控制...
关键词:凋落物清除 马尾松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碳氮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