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

作品数:738被引量:1051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卢光盛屠年松熊彬丁文丽袁天昂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社会主义论坛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积极推进昆曼公路贸易便利化
《社会主义论坛》2017年第3期45-45,47,共2页罗蓉婵 
昆明-曼谷公路(简称昆曼公路)作为中国陆路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一条重要交通大动脉,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中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云南连接境外的四条重点公路之一。...
关键词:公路网 贸易便利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东南亚国家 中国云南 连接 昆明 
完善昆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社会主义论坛》2016年第5期16-17,共2页刘尔思 
按照“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表述,云南要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 投融资体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昆明 区位优势 通道建设 国际运输 周边国家 
“走出去”建设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
《社会主义论坛》2015年第10期48-49,共2页李露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
关键词:产业经济带 “走出去”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海上丝绸之路 农业 跨境 21世纪 
充分发挥普洱在桥头堡建设中的重要节点作用
《社会主义论坛》2012年第8期35-36,共2页王正松 
2011年5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玉溪、普洱、景洪等城镇为载体,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生物产业、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的产业集群,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关键词:普洱市 节点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中共云南省委 林产品深加工 生物产业 产业集群 旅游服务 
抓住机遇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被引量:1
《社会主义论坛》2010年第7期25-26,共2页杨永平 
2009年7月下旬,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路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
关键词:沿边开放 西南 中国 大湄公河次区域 胡锦涛总书记 2009年 历史性机遇 东南亚 
建设桥头堡 实施大战略被引量:1
《社会主义论坛》2010年第4期8-9,共2页王学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 胡锦涛总书记 开放水平 沿边开放 党的十七大 2009年 东南亚 国家发展 
面向东盟发展云南文化产业的对策分析
《社会主义论坛》2006年第2期13-14,18,共3页刘稚 
面向东南亚是云南最显著的人文区位特征。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云南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从而构成了云南整合国内外文化资源及其市场的地缘优势,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
关键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文化产业 云南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文化资源优势 扩大对外开放 区位特征 市场空间 经济优势 地缘优势 
抓住云南交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社会主义论坛》2006年第1期53-53,共1页孙永祚 
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昆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第二次领导人会议的开幕式上强调指出,要加强包括交通、电力、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其领域内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合作,谋求更大的发展。云南作为中国沿边对外开放条件较...
关键词:交通发展 云南 交通基础设施 大湄公河次区域 国家合作 对外开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