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理论批评

作品数:53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应光章亚昕周晓风王佑夫周颂喜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评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汉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革命时代的“抒情”——重识抗战时期黄药眠的诗歌理论批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16-123,共8页李圣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黄药眠年谱整理及其文艺思想研究”(16CZW002);教育部高等院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161090);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资助项目(CIT&TCD201904081)。
作为"革命型"的浪漫主义诗人、文论家,当抗战以来的诗歌创作陷入放逐情感的"口号空喊"与缺乏"生命情愫"的形式摹仿时,黄药眠通过重返中国古典诗史及其"抒情"传统,试图在历史的互动中谋求抗战诗歌与中国新诗的理论出路。正是从"抒情"的...
关键词:抗战时期 黄药眠 革命时代 抒情传统 诗歌理论批评 
论黄庭坚晚期诗歌老成美审美风格的诗学特征被引量:1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79-83,111,共6页妥泽民 袁桂 
2021年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北宋雅俗观念演进与诗文革新运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YCX21028)。
老成美作为一种审美风格在宋代诗学批评与实践中逐渐成为重要的价值概念,北宋江西诗派诗人黄庭坚在这一过程中深化了老成美的审美内涵。在理论批评方面,老成美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诗歌多于晚年臻于极境;二是晚年之诗与诗人深厚的阅历相...
关键词:黄庭坚 老成美 诗学特征 诗歌理论批评 
新诗文本批评史的重构与新思——评陈越《“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第3期106-110,共5页辛北北 
如果说中国新诗是一套现代性的话语,并因其自我确立的需要而维持着内在的紧张,对诗歌的通透批评,便是这种紧张背后的一道暗线。诗与批评从1920年代起就呈一种胶着发展的状态,其文献也早已被归档、编纂为各种版本的"现代诗歌理论批评史"...
关键词:中国新诗 文本批评 北京大学出版社 邵洵美 自我确立 新诗批评 诗歌理论批评 学术著作 
《诗探索》与中国当代诗歌理论批评的进展被引量:1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张桃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0&ZD284)的阶段性成果
在40年的办刊过程中,《诗探索》以一种跟踪的方式,密切关注当代诗歌理论批评的进展,深度介入当代诗歌发展的诸种话题。该刊秉持"探索"理念,甘为勇于奋进的诗人及其创作充任摇旗呐喊者,同时遵循某种开放、多元的"‘后顾式’编辑思路";该...
关键词:《诗探索》 当代诗歌 理论批评 公共空间 
“以现代为貌,以中国为神”——论洛夫诗歌观的蜕变被引量:3
《新文学史料》2020年第3期93-100,共8页古远清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新诗学案”(项目批准号17JJD750002)的中期成果。
如果说,1950年代的台湾诗歌理论批评是现代主义诗论酝酿阶段的话,那1960年代则为现代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的繁衍期。"繁衍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诗人批评家"的出现。这里讲的"诗人批评家",也就是作家王蒙所说的"作家学者化"。也许有人认为,...
关键词:《沧浪诗话》 严羽 酝酿阶段 洛夫诗歌 诗歌理论批评 现代主义 诗论 非关书 
“以现代为貌,以中国为神”——论洛夫诗歌观的蜕变
《中外诗歌研究》2020年第2期46-47,共2页古远清 
1960年代为现代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的繁衍期。一个重要标志是“诗人批评家”的出现,在台湾60年代的新诗史上,作家型学者毕竟多不胜数。相对来说,学者型作家少之又少,只有洛夫、余光中、叶维廉以及后来的简政珍、孟樊这么几个较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叶维廉 新诗史 洛夫 简政珍 余光中 学者型作家 诗歌理论批评 现代主义 
《诗品》: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月读》2020年第2期41-50,共10页钟岳文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钟嵘的《诗品》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章学诚语)而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堪称"双璧"。这部书以汉魏六朝的五言诗为评论对象,较为系统而又深入地评价了五言诗的作家和作品,其中体现出的诗...
关键词:《诗品》 五言诗 理论批评 
品第流别,承源辟蹊——论钟嵘《诗品》的美学理想体系被引量:1
《创作评谭》2018年第4期31-32,45,共3页吴楚舒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诗品》系统而自觉地运用"三品升降"的形式评论了汉魏至齐梁的一百二十多位五言诗人与《古诗》一组,在文学批评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堪称千古论诗之祖。钟嵘提出诸多极富时代特色的美学概念与新颖...
关键词:钟嵘《诗品》 美学理想 体系 诗歌理论批评 文学批评史 美学命题 美学概念 诗人 
摇曳多姿的艺术之花——论严迪散文诗的语言特色
《散文诗世界》2018年第6期82-87,共6页王美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严迪,诗歌创作起步早、成就大,诗歌理论批评也成果丰硕,现年近九旬仍笔耕不辍,令人赞叹。迄今为止,他已正式出版《春城集》《彩色的河流》《帆之歌》《诗歌两只脚站在树枝上》等七部诗集与《尾音仍在》《严迪诗歌评论...
关键词:散文诗集 语言特色 诗歌评论 艺术 诗歌创作 诗歌理论批评 文学爱好者 文学批评家 
现代中国诗学的再出发——1980年代的中国诗歌理论批评被引量:2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58-66,176,共10页王光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诗学研究"(17ZDA1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新诗理论批评活力四射、承前启后的时代,它从重申诗歌的基本常识起步,破除了当代诗歌发展中的许多禁忌,为现实的探索和历史的回归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在"朦胧诗"论争和现代诗歌流派的发掘、研究中,也回望和反思了...
关键词:诗歌理论批评 现实与历史 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