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农业

作品数:1400被引量:2964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立勇王克林周振民刘新平高西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农业技术经济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特征研究被引量:7
《农业技术经济》2021年第7期103-114,共12页胡晨沛 李辉尚 曲春红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LY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72073131);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LR20G030001);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编号:CAAS-AII-2016);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20JKY025)。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观察农业经济发展特征趋势和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中国农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情特征,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关键词: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核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 
中国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评价——基于各省份农业统计数据被引量:82
《农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3期79-89,共11页杜宇能 潘驰宇 宋淑芳 
客观评价我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有助于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区域发展水平、短板和关键问题。参考农业部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的监测评价办法,根据数据和区域农业发展的特点,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23个具体指标的三级指标体...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实现程度 打分评价 线性方程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分析——来自2008—2013年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被引量:58
《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3期4-15,共12页吕开宇 李春肖 张崇尚 
农业部软科学项目"农业保险‘以奖代补’机制创新研究--基于保险公司的业绩评估"(编号:20140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化条件下农户投保行为与风险管理研究"(编号:71373264);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编号:ASTIPIAED-2015-03)
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省级层面的农业保险面板数据,构建评价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和对比分析。根据排名结果分析发展水平较高省份的农业保...
关键词:农业保险 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PCA) 熵值法 影响因素 
西南地区农业增长动力的度量与分解——基于灰色生产函数的测算被引量:5
《农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3期86-94,共9页魏勇 王钊 刘建徽 
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编号:CSTC;2010CE0015);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编号:SWU0909510)的阶段性成果
农业增长涉及到诸多生产要素的组合投入与经营方式的选择。本文在TinBergen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引入内外部规模变动因子并构建灰色生产函数,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增长的动力进行度量与分解。研究发现,1997—2009年西南地区农业增长主要动...
关键词:技术进步 灰色生产函数 面板数据模型 西南地区 
我国地区农业TFP差距趋势研究被引量:12
《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3期25-31,共7页石慧 王怀明 孟令杰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和已有研究出发,试图回答中国农业生产地区间差距是否会逐渐缩小的问题。在使用参数和非参数相结合的办法测算了全国29个省份1985—2005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对地区间差距进行了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绝对收敛 俱乐部收敛 地区差距 
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增长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被引量:6
《农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4期9-14,共6页严奉宪 
农业可持续性增长始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西部地区能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其可持续性增长进行评价。本文构建了农业可持续性增长方式评价的理论模型,并对其作实证分析。结论认为现行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不...
关键词:实证分析 理论模型 可持续增长 地区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中西部地区 可持续性 必要条件 评价 
四川丘陵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第6期55-57,共3页张文秀 
本文通过对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潜力的分析。
关键词:丘陵地区 可持续发展 四川 农业生产 
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初探
《农业技术经济》1986年第3期24-27,共4页何桂庭 朱希刚 曹世杰 黄仁 
1978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农村各项政策,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为探索如何翻番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了研究农业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我们对江苏省徐州和淮阴地区及安徽省宿县地区近几年的农业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这...
关键词: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增长 年人均收入 经济发展 基本条件 黄淮海平原 年平均 认真贯彻 江苏省 农村 
走农林牧良性循环的路子是绥化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农业技术经济》1984年第6期32-36,共5页苏之泉 
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大西北时,提出要把种草种树作为治理大西北的中心环节和战略措施,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大西北成为我国新兴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个指示,虽然就大西北而言,但对于全国农村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基于上述认...
关键词:农业发展 良性循环 战略措施 农林牧 大西北 绥化 基本途径 途径问题 生态科学 中心环节 
滁县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探讨
《农业技术经济》1983年第12期7-11,共5页胡成功 
滁县地区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土地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丘陵占64.9%,山区占23.7%,圩区占5.5%,平原占3.5%,湖泊占2.4%。该区五十年代的耕作制度是麦稻两熟,粮食为主,经济作物甚少。六十年代稻谷减少,豆杂增加,基本属“麦杂型”的耕作...
关键词:耕作制度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经济作物 两熟 滁县 战略方针 粮食 稻谷 总面积 丘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