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史

作品数:47被引量:56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汪新文孟元林任战利施小斌汪集旸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地球物理学进展》《天然气地球科学》《中国煤炭地质》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油气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返揭法的东营凹陷古地热场三维动态模拟
《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第6期34-40,共7页李星 廖莎莎 周霞 张志庭 孙旭东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勘探成熟区精细评价示范工程"(2008ZX05051)的二级课题"油气成藏过程定量评价系统"(2008ZX0505104)
返揭法是利用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基底热流和沉积层物性参数来确定盆地内各地层的热流及地下温度场分布的一种方法。将基于这一方法研发的软件与基于角点网格建立的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模型耦合起来,以东营凹陷的实际数据...
关键词:返揭法 地热史 油气成藏数值模拟 东营凹陷 
苏北盆地热史、埋藏史研究及其对南黄海南部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被引量:23
《中国海上油气》2007年第4期234-239,共6页陈安定 唐焰 
渐新世构造抬升和新近纪地温梯度减小使得盐城组的沉积未对苏北盆地烃源岩起到增温、增熟作用。始新世、古新世地层厚度决定了阜宁组烃源岩的成熟度,戴南组的沉积厚度或残余厚度是影响区内烃源岩成熟度的关键因素;而烃源岩的成熟度控制...
关键词:苏北盆地 南黄海南部盆地 热史 埋藏史 烃源岩 成熟度 凹陷资源潜力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千峰组天然气成藏机理初探被引量:21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第3期314-318,共5页李振宏 王欣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中型气田形成富集规律与有利勘探区带/目标优选"(编号:2001CB209104-5)资助.
地层剥蚀与油气运聚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地层剥蚀破坏了先期存在的油气运聚平衡,导致油气沿着剥蚀量最大、应力释放最大的方向运移。从地层剥蚀角度着手,结合盆地东部白垩纪以来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结果,认为剥蚀厚度较大区带是石千峰组...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石千峰组 地层剥蚀 油气运聚 流体包裹体 地热史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十万山盆地的地热史被引量:5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年第4期385-390,412,共7页汪新伟 汪新文 韩效忠 
中国石化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项目 ( 0 0 -0 10 )资助
通过对十万山盆地及邻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表观年龄特征和封闭径迹长度分布特征的分析与正演模拟 ,定性 -半定量地研究了该区相关岩石组合的地热演化史。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均经历了 6 0~ 70℃以上的古地温 ;盆地北西侧的基底地层 (...
关键词:油气勘探 十万山盆地 磷灰石 裂变径迹 
R_o反演的盆地热史恢复方法与相关问题被引量:26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年第4期343-347,共5页陈刚 赵重远 李丕龙 任战利 阎汉杰 刘爱永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博士后基金与西北大学科研基金共同资助
同一盆地不同深度的镜质体反射率 (Ro)是盆地所受热流密度变化的反映。因此 ,可通过建立盆地的古热流、古地温及镜质体反射率模型来反映盆地演化历史。但是 ,Ro 在多旋回盆地中存在多解性及不可逆性。所以 ,在用Ro 进行盆地反演时 ,应...
关键词:Ro反演 盆地热史 恢复方法 叠合盆地 热演化史 综合约束 油气地质 
油气盆地地热史恢复方法被引量:81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1998年第4期52-54,共3页胡圣标 张容燕 周礼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672169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古温标恢复含油气盆地或烃源岩热史的三种基本方法:即随机反演法,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流法,并阐述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特别强调了古温标热史恢复的局限性。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 古温度 热演化 地热史 石油天然气 
苏北地区中、古生界地热史恢复和生烃史模拟
《高校地质学报》1998年第1期79-84,共6页孙珍 徐守礼 王良书 李成 郭随平 
苏北盆地为一新生代形成的拉张盆地,震旦纪至白垩纪地层构成了盆地的基底,本文对中、古生界碳酸盐岩盆地基底演化和盆地形成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古地热史恢复和生烃史模拟并依次叠加,得到了部分钻井的有机质的成熟度(R0值)。其结果...
关键词:苏北地区 地热史 有机质成熟度 生烃史 油气藏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地热史与油气被引量:3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36-42,共7页陈昭年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是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区域隆起背景上形成的新生代板内裂陷。其构造演化经历了穹窿作用→火山作用→裂陷作用→热沉降作用等阶段,盆地形成机制属“主动裂陷”。利用研究区镜煤反射率(R0)实测值的统计分析资料,采...
关键词:地热史模型 古热流 古地温 生油窗 油气藏 
延吉盆地热史分析被引量: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年第2期165-170,共6页陈昭年 陈发景 董庸 
延吉盆地的正演和反演热史分析表明,该盆地裂隙期热流值随伸展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在龙井期初时,经历了94mW/m2的高热流,进入坳陷期热流呈指数函数衰减,抬升剥蚀期热流逐渐减小。由于龙井组沉积末期盆地处于抬升剥蚀阶段,正...
关键词:热史 延吉盆地 含油气盆地 油气生成 
含油气盆地热史研究的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
《地质论评》1996年第S1期356-361,共6页邱楠生 汪集旸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可以简便地测定沉积有机质中干酪根的自由基。自由基浓度(Ng)是有机质热演化成熟的良好指标;本文根据新生代盆地内系列成熟度样品的自由基浓度值,利用拟合计算的方法,反演了盆地热流的变化历史;所得到的热流...
关键词:电子顺磁共振(EPR) 自由基 古热流 干酪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