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

作品数:417被引量:23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袁英珍马庆叶冲程彩萍李荣庆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对《申报》中图书馆报道的叙事研究(1925-1937)被引量:2
《图书馆论坛》2022年第4期27-37,共11页李明杰 李瑞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百年史及其文化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ZDA295)研究成果。
本文以1925-1937年《申报》刊载的有关图书馆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每年报道的数量和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以《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为中心,分析《申报》的图书馆叙事动机。在此基础上,从主观叙事和客观叙事两个维度研究《申报》中...
关键词:图书馆叙事 叙事研究 申报 图书馆史 史量才 
上海“申园琴会”小考
《人民音乐》2021年第10期56-60,共5页胡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音乐史学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ZDA025);2020年度扬州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古琴演奏风格教学案例库建设》阶段性成果之一。
上海近现代琴史中,早期琴会以1920年商界巨贾周庆云与报界才子史量才组织筹办的"晨风庐琴会"最为著名。但就能追溯的更早琴会而言,举办于1883年的"申园琴会"却也颇值一书。该琴会相关记载不多,今人均认为是"听桐逸客"祝听桐倡议举办。
关键词:史量才 报界 近现代 上海 
近代上海防疫中的史量才和《申报》被引量:1
《青年记者》2021年第7期105-106,共2页叶冲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跨学科学术视野中的上海抗战传媒史”(编号:19BXW012)阶段性成果。
近代上海既是疫病高发区,也是防疫模范区。其间,史量才及其《申报》投身防疫一线,同时积极推介名医、资助国药研发并重视医学教育,走出了一条以办报助防疫、办报与防疫相结合的路子。这充分说明,媒体在疫病防治中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史量才 《申报》 近代防疫 
近代报刊与疫病防治--基于史量才时期《申报》的考察
《新闻论坛》2021年第2期112-115,共4页叶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跨学科学术视野中的上海抗战传媒史”(编号:19BXW012,2019年)的成果之一。
近代上海既是疫病高发区,也是防疫模范区,其间,史量才及其《申报》投身防疫一线,借报纸助力防疫事业,同时积极推介名医、资助国药研发并捐资医学教育,走出了一条以办报助防疫、办报防疫相结合的路子。史量才及其《申报》的实践充分说明...
关键词:防疫 近代报刊 史量才 《申报》 
《申报》与上海舆论空间的转换——兼论报界大王史量才的归宿
《斯文》2020年第1期105-124,共20页王天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探索”(13AZD168);王天根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项目“通中外语境下中国近代报刊政治功能探索”(NCET-13-0642);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代码:J05201419)的研究成果之一。
传播媒介与社会建构互相印证,报刊事业的发展受制于社会语境变迁的影响。城市区域既是市民生活的空间,也是近代文化的载体。沪上报刊传媒不仅渗透了政治意识形态,也反映了租界背后中西文化融通的动态。受益于租界治外法权的《申报》创...
关键词:《申报》 史量才 上海舆论 
史量才市民社会理念的形成与初步实践
《新闻知识》2020年第5期12-17,共6页陆高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交媒体公众号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及职业生态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9BXW017)阶段性成果
市民社会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一个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非政治性社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工商业发达,市民群体阶层崛起,在西方经济文化渗透影响下,已经具备构建市民社会的基本条件。史量才作为当时的实业和舆论领袖,是一...
关键词:史量才 民国 市民社会 报业 教育 
报人史量才的儒商情怀:多重角色与核心身份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谭泽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史史料整理与研究"(15ZDB140)
作为中国新闻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史量才一生扮演了多个重要社会角色,其中尤以报人和商人最为显著。然而,在其众多社会角色的背后是传统士子的身份在发生作用,该身份的形成发源于史量才早期所受的学堂教育,同时与他人际交往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史量才 士子身份 使命意识 
“六报联合特刊”存废及其新闻史学意义再析——兼对李时新先生商榷的回应
《阅江学刊》2014年第6期64-71,共8页刘继忠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喉舌与训政:国民党新闻事业研究(1927-1937)"(H11YJC860027);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1382015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研究"(13AXW003)
1934年的"六报联合特刊"是上海日报公会协调其会员报共同应对元旦春节期间假日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其存废是上海日报公会前期协调成功后期协调失败的表现,史量才在协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六报联合特刊"的存废表明,20世纪30年代的...
关键词:“六报联合特刊” 上海日报公会 史量才 《新闻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