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身份

作品数:1257被引量:119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小花黄裕生李朝阳李少军刘大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祈祷落幕时》中的双重身份解读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20年第14期84-85,87,共3页陈唯 
东野圭吾的《祈祷落幕时》在侦探小说的外衣下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以及命运的残酷。小说人物在身份的替代、篡改、湮灭、转变和守望过程中,游离在受害者与加害者、局内人与局外人、查案人和案中人的双重身份之间,深刻地展示出了作者的身份...
关键词:《祈祷落幕时》 东野圭吾 双重身份 
解读电影《绿皮书》中黑人形象的双重身份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7期156-157,共2页韩锐 
电影《绿皮书》讲述了在1962年,美国平权运动达到高潮的前夕,受过良好教育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和白人司机托尼·利普冒险深入种族隔离严重的南方地区巡演的历程。有别于传统电影中的'黑白配'模式,《绿皮书》中的黑人钢琴家具有高贵的...
关键词:《绿皮书》 白人身份 黑人身份 
双重身份,双重视角——论《与橱柜人的对话》的隐含作者与叙述视角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5期126-128,共3页臧艳芳 
《与橱柜人的对话》是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的一篇。隐含作者既区别于叙述者,又与真实作者不同,隐含作者的身份建构是涉及到作者编码和读者解码的参与过程,因此也就体现了隐含作者的主体性...
关键词:《与橱柜人的对话》 隐含作者 叙述视角 
从《所罗门之歌》看莫里森的双重“身份”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9X期76-77,共2页钟瑜宁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上首位摘获诺贝尔文学大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她主要成就都集中在长篇小说上,《所罗门之歌》是其最经典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名黑人小伙南下寻找金子却意外收获了家族之根的故事。托尼·莫里森在该作品...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莫里森 双重身份 
“双重身份”与郭沫若早期创作之联系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6X期17-17,共1页樊昕玲 
留学日本时期的郭沫若身负着留学生和家庭之主的双重身份,本文即从这种"双重身份"出发,分析早期郭沫若的小说与诗歌创作风格的异同,并希望能够借此窥探日本留学时期的郭沫若内心丰富而又矛盾的情感,以及他此时的文学主张和文艺思想。
关键词:日本 郭沫若 双重身份 创作特点 
生命如樱花般绚烂短暂——对苏曼殊的双重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X期30-30,共1页王树义 
本文通过对苏曼殊奇特人生的解读,让人们对这一亘古未有的奇才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双重血统 双重身份 巨大反差 
从《伤逝》的第一人称视角解读涓生的失败被引量:2
《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期54-55,共2页何孟霞 
《狂人日记》是以主人公的疯狂呐喊震醒了一代沉睡的人,而《伤逝》则以主人公的婉约忏悔道出了这被震醒的人们内心的彷徨,后一个主人公比之前者多了一个评判的职能,这一主人公也就由此具有了双重身份,因此,本文就拟从《伤逝》的第一人...
关键词:伤逝 第一人称视角 双重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