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地震作用

作品数:232被引量:64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玉宏刘立平李英民周福霖沈朝勇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交通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建筑结构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平面凹凸不规则高层结构弱连接楼盖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方法被引量:3
《建筑结构》2023年第22期6-11,共6页魏琏 罗嘉骏 王森 
现行规范对平面凹凸不规则结构的“弱连接楼盖”的内力分析方法尚无相关规定,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往往得出相差颇大的计算结果。阐述了单肢端截面受力机理,将两个简化计算公式与弹性有限元法进行分析比较,并...
关键词:平面凹凸不规则 弱连接楼盖 水平地震作用 抗侧性能 受力特性 分析方法对比 
平面凹凸不规则高层结构弱连接楼盖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方法被引量:3
《建筑结构》2023年第22期12-19,11,共9页魏琏 罗嘉骏 王森 
一般建筑平面饱满规则时,楼盖设计主要由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现行规范缺乏针对楼盖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和相应构造设计的规定。但是对于平面凹凸不规则结构的弱连接楼盖,水平地震作用可能会对楼盖配筋设计起到控制作用。通...
关键词:平面凹凸不规则 弱连接楼盖 水平地震作用 抗侧性能 受力特性 抗震设计方法 楼盖中面应力 顶部加强区 
平面凹凸不规则高层结构弱连接楼盖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被引量:5
《建筑结构》2023年第22期1-5,共5页魏琏 罗嘉骏 王森 
平面凹凸不规则高层建筑由中心区和若干个伸出单肢连通过“弱连接楼盖”连接组成。由于单肢结构刚度较弱,一般不能独立存在,因此弱连接楼盖是保证单肢结构能够与其他部位结构共同工作抵御风和地震作用的关键构件。由于现行规范对这一问...
关键词:平面凹凸不规则 弱连接楼盖 水平地震作用 抗侧性能 受力特性 弹性有限元法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1
《建筑结构》2021年第17期10-15,33,共7页王亚勇 陈才华 崔明哲 肖川 冯旭光 陈富盛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规定,对于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地震效应的计算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即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地震效应。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设...
关键词:双向水平地震作用 地震效应组合 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 抗震设计 
SATWE结构整体计算时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十四)
《建筑结构》2012年第1期I0009-I0010,共2页姜学诗 
(1)《抗震规范》第5.2.5条和《高层建筑规程》第4.3.12条均对结构任一楼层在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楼层最小剪力做出了规定。
关键词:SATWE 设计参数 结构 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 抗震规范 楼层 
SATWE结构整体计算时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十)
《建筑结构》2011年第4期I0024-I0024,I0033,共2页姜学诗 
2地震信息中各项参数的合理选取(五) 2.10是否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1)常见的各类建筑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
关键词:建筑结构 SATWE 设计参数 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 抗侧力构件 地震信息 扭转效应 
多高层建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研究
《建筑结构》2010年第S1期123-124,425,共3页卢红霞 李刚 
较长周期的(T1>1.4Tg)多高层规则建筑结构,在三类场地土(Tg=0.55s)条件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沿房屋高度方向的分布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顶部附加地震...
关键词:水平地震作用 底部剪力法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高阶振型 
水平地震作用下巨子型有控结构研究被引量:3
《建筑结构》2010年第12期94-97,共4页连业达 张洵安 王朝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311);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M450211)
研究子结构刚度对巨子型有控结构位移响应的影响。结合刚度变化研究附加阻尼对巨子型有控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分析附加阻尼在巨子型有控结构中的作用。结合12种场地工况研究巨子型有控结构减震性能对地震激励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附加阻尼...
关键词:巨子型有控结构 随机振动 复模态分析 调谐减振原理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我国框架的“强柱弱梁”屈服机制被引量:9
《建筑结构》2010年第8期71-76,共6页杨红 王七林 白绍良 
重庆市科委自然基金资助项目(CSTC;2009BB4217)
汶川地震普遍出现的柱铰机制震害现象表明,我国的"强柱弱梁"弯矩调整措施有待改进。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是影响框架"强柱弱梁"屈服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以往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研究中没有对其给予重视。以8度区二级抗震等级框架为例,基...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三维空间框架 双向水平地震 强柱弱梁 纤维模型 
SATWE结构整体计算时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六)
《建筑结构》2010年第5期I0010-I0010,I0009,共2页姜学诗 
2地震信息中各项参数的合理选取(一) 2.1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各类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时,通常都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
关键词:建筑结构 抗震计算 SATWE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设计参数 水平地震作用 组合方法 单质点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