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烧

作品数:125被引量:16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朱建锋朱聪旭王芬陈春明施佩更多>>
相关机构:禹州市正玉钧窑有限公司禹州市元丰钧陶瓷有限公司丽水学院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釉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琉璃史中游 建筑群中看
《山西老年》2016年第8期8-9,共2页
山西介休市琉璃烧造的历史,根据出土的实物可上溯到北朝时期,距今1500余年。琉璃是指一切经以氧化铅为主配合的"釉药"涂刷,并经素烧、釉烧而成的陶制品。按此解释,介休市博物馆所收藏的汉代文物绿釉陶瓷壶也可命名为"绿釉琉璃陶壶"...
关键词:绿釉 介休市 北朝时期 釉烧 陶壶 素烧 一切经 琉璃窑 介休县 介休窑 
彩色高级日用瓷的研究和应用
《山东陶瓷》2016年第3期29-30,共2页周祖国 
陶瓷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彩色陶瓷因色彩多样、五彩斑斓而深受大众喜爱。自古以来,彩色陶瓷都是在泥坯或青瓷上,施以彩色釉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在施釉过程中易产生施釉不均匀,厚度不一,烧成的产品釉色色彩不均,局部积色等...
关键词:日用瓷 高温烧制 明亮度 中华文明史 五彩斑斓 釉烧 素烧 透光度 中易 艺术瓷 
流动的色彩——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三彩赏析被引量:1
《文物天地》2015年第2期43-49,共7页万晓 王晶晶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其胎料以白色瓷土为多,少量为暗红色的陶土。烧制工艺采用二次烧成法,第一次为素烧,温度在1150度左右;第二次是釉烧,温度大约在800-900度左右。其釉质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加入铅丹(PbO)和石英(SiO2)调配的...
关键词:陕西历史博物馆 二次烧成 硅酸铝 助熔剂 釉烧 光泽度 工匠们 烧制工艺 氧化钴 素烧 
略谈钧瓷窑变亦可控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年第12期60-61,共2页张运增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钧一。钧瓷最大的成就是"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陶瓷史》)钧瓷最令人称奇的...
关键词:釉烧 中国陶瓷史 还原气氛 陶瓷工艺 素烧 出窑 蓝釉 蚯蚓走泥纹 工艺美术大师 弦纹 
柴烧参悟宋钧雅韵的千年密码
《收藏》2012年第04X期140-143,共4页宣珩 
4月初,任星航钧瓷艺术中心在北京开放,这是北京艺术市场中第一个专注于钧瓷艺术的文化中心。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再次进入收藏界的视野。钧瓷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
关键词:雅韵 中国瓷器 官窑瓷器 五彩斑斓 参悟 复烧 瓷都 文化中心 素烧 釉烧 
什么是贝瓷
《江苏陶瓷》2008年第1期35-35,共1页
贝瓷属高钙瓷。即将一定量的贝壳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掺人陶瓷原料中,然后经过素烧、釉烧两次烧制而成。
关键词:工艺处理 陶瓷原料 素烧 烧制 釉烧 
用酸性锂渣制造的陶瓷釉面砖及其制造方法
《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第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酸性锂渣 陶瓷釉面砖 制造方法 硅灰石 叶蜡石 高岭土 素烧 釉烧 
骨灰瓷烧成制度的研究被引量:1
《中国陶瓷》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郑怀 李书见 何永安 房瑞谦 
根据骨灰瓷烧制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出了合理的骨灰瓷烧成制度,生产出了性能优良的骨灰瓷制品。
关键词:骨灰瓷 素烧 釉烧 陶瓷 烧成 
72米隧道窑素烧改釉烧浅淡
《陶瓷工程》1995年第3期45-46,共2页黄祥云 
主要叙述了该厂72m隧道窑由素烧改釉烧的全过程.并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隧道窑 素烧 釉烧 施釉设备 
一次烧成琉璃制品的研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2年第6期18-20,共3页成龙胜 张玉富 
关键词:琉璃制品 烧成 素烧 釉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