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药

作品数:530被引量:67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林丽珠陈昌明张恩欣何晓鹃姜淼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医药前沿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中医汤药对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2018年第24期143-144,共2页朱慧 
目的:探究中医汤药对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反复发作性盆腔炎患者9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组4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汤药进行治疗,对照...
关键词:中医汤药 反复发作性盆腔炎 临床疗效 
夏天汤药最好不过夜
《医药前沿》2013年第15期69-69,共1页苏云明 
对于长期喝中药的老药罐子来说,煎药是件痛苦的事。很多人习惯头天晚上就把第二天早上喝的药提前煎出来。但这种办法在夏季却不是很好,因为药材和药液一旦变质发霉,非但不能治病,还有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危及患者健康。自煎的中药汤剂...
关键词:汤药 夏天 中药汤剂 药效降低 细菌污染 人体健康 细菌繁殖 营养成分 
心功能差别猛灌汤药
《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66-66,共1页王立祥 
喝汤药本是为了治病,可是对于一些慢性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的老年人来说,如果喝汤药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反倒可能“弄巧成拙”,引起急性心衰发作。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 汤药 急性心衰 老年人 
汤药浓未必药效高
《医药前沿》2008年第6期60-60,共1页邓淑兰 
很多人煎煮汤药时都喜欢延长时间,认为越浓的汤药其有效成分才被煎煮出来的越多。事实上并非如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孙万森副教授指出。
关键词:有效成分 汤药 药效 煎煮 中西医结合 中药饮片 延长时间 溶解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清热利湿汤药妙治头皮瘙痒
《医药前沿》2008年第5期44-44,共1页邵文武 
可能由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加上个人饮食喜好肥甘、辛辣,致使肤质趋于油性,连头皮、头发部渍腻腻的。我在木材加工厂工作,从事的工种是锯板的,终日与木屑、粉尘打交道。这一切我倒不在乎,一番洗浴之后就会焕然一新,而且我身强力壮,苦...
关键词:头皮 清热利湿汤 油性 瘙痒 粉尘 木屑 发痒 遗传因素 木材加工 服药 
汤药浓未必药效高
《医药前沿》2007年第11期61-61,共1页
很多人煎煮汤药时都喜欢延长时间,认为越浓的汤药其有效成分才被煎煮出来的越多。事实上并非如此。
关键词:有效成分 汤药 药效 长时间 煎煮 中西医结合 中药饮片 溶解 西安交通大学 医学院 
让中药也能可口的3方法
《医药前沿》2006年第13期87-87,共1页芷昭 
1 药煎好后,应注意把汤药凉至低于体温。当汤药在37℃时,味道最苦。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苦味就会减弱。因此,服药时应等药的温度降至37℃以下。2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洋地黄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钾,都要服用氯化钾。氯化钾...
关键词:氯化钾 心脏病患者 发现病人 低血钾 服药 风湿性 洋地黄 汤药 可口 温度降 
服用汤药有三大讲究
《医药前沿》2002年第11期87-87,共1页
一讲究药温。主要根据药性来决定喝汤药的温度。比如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等只能冷服,而平和补益的汤药需要温用,以发汗为目的的解表药和祛寒、通血脉类药必须热饮。
关键词:汤药 止吐药 解毒药 解表药 药性 服用 冷服 发汗 补益 清热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