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盆纪

作品数:823被引量:3837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龚一鸣杜远生廖卫华马学平徐洪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廖卫华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粤西德庆地区三洲岩发现泥盆纪珊瑚化石
《中国地质》2021年第4期1294-1295,共2页王志宏 牛志军 李志宏 李出安 廖卫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2019,4180201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047)资助的成果。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三洲岩位于广东省德庆县九市镇三洲村,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三洲”得名自“蓬莱第三洲”,三洲岩内保存了自宋朝以来的摩崖石刻近百题,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价值。三洲岩作为一处弥足珍贵的地质遗迹,在...
关键词:摩崖石刻 文物保护单位 古生物化石 地质遗迹 喀斯特岩溶 珊瑚化石 德庆 三洲 
西藏措勤泥盆纪一种多角形群体四射珊瑚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2014年第3期308-314,共7页廖卫华 纪占胜 武桂春 
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项目(2010IM031100);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评价专项项目(121210911030;12121112014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央级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J1313);科技部基础性项目(2013FY111000)等资助的成果
文中描述了产自西藏措勤县的一种泥盆纪多角形群体四射珊瑚Argutastrea darwini(Frech)。该种曾广泛分布于欧洲的德国和奥地利以及欧亚交界处俄罗斯的乌拉尔山等地的中—上泥盆统(Givetian—Frasnian期)中。它的发现对于西藏措勤该化石...
关键词:四射珊瑚 锐星珊瑚 泥盆纪 措勤 西藏 
广西桂林菜子岩剖面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的珊瑚动物群
《古生物学报》2013年第1期1-17,共17页廖卫华 邓占球 马学平 李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07;40830211);重大项目(41290260)联合资助
中泥盆世吉维特期至晚泥盆世弗拉期早期,桂林菜子岩剖面处于浅水台地与较深水盆地过渡相区,因而含有较丰富的底栖生物(珊瑚、腕足类等)和浮游生物化石,包括有重要的牙形石带分子,因此该剖面是一重要的浅水相区与较深水相区对比的参考剖...
关键词:珊瑚 四射珊瑚 床板珊瑚 泥盆纪 吉维特阶 弗拉阶 广西 
华南浅海相泥盆系吉维特阶和弗拉阶四射珊瑚组合特征被引量:8
《古生物学报》2007年第2期213-224,共12页廖卫华 马学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47200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806400)资助课题
中泥盆世吉维特晚期(更精确的说是在中吉维特期末)发生的生物更替事件使大量的头贝、全部的泡沫珊瑚亚目以及大多数的绳珊瑚科和内板珊瑚科惨遭灭绝。晚泥盆世弗拉期出现了许多新生分子,诸如Micto-phyllum,Wapitiphyllum,Pseudozaphre...
关键词:四射珊瑚 组合序列 吉维特期 弗拉期 泥盆纪 华南 
云南华宁盘溪几种泥盆纪四射珊瑚被引量:7
《地学前缘》2006年第6期234-246,共13页廖卫华 马学平 孙元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2009;40572004)
云南省华宁县盘溪地区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珊瑚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泥盆系剖面之一,它在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界久负盛名。1948年王鸿祯教授首次描述了盘溪等地泥盆纪的四射珊瑚19属36种(包括变种、未定种等),其中...
关键词:云南 盘溪 泥盆纪 浅海相 四射珊瑚 
贵州独山与奥地利格拉茨中泥盆世Argutastrea珊瑚群之对比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2006年第1期52-59,共8页廖卫华 Bernhard Hubman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000077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272005和No.40472009)资助课题
锐星珊瑚(Argutastrea)是泥盆纪地层中常见的一种块状群体珊瑚,它在生物地层对比、生物地理区系划分以及古生态与古地理重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近年来对华南独山和奥地利格拉茨两地采集的Argutastrea群体珊瑚标本进行比较深...
关键词:锐星珊瑚 六方珊瑚 多角珊瑚 泥盆纪 贵州独山 格拉茨 
贵州独山泥盆纪生物地层以及珊瑚的四次灭绝事件的研究被引量:14
《古生物学报》2003年第3期417-427,共11页廖卫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2 0 0 0 0 7770 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0 2 72 0 0 5);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课题;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资助课题
贵州省独山县县城附近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良好 ,底栖生物化石丰富 ,研究历史悠久 ,是我国南方浅海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之一。文章从珊瑚化石的角度进行生物地层和群落生态的分析 ,并建立独山中、晚泥盆世 7个珊瑚组合。文章最后还着...
关键词:贵州独山 泥盆纪 生物地层 珊瑚 灭绝事件 
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生物地理及其群落生态被引量:8
《古生物学报》2000年第1期126-135,共10页廖卫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5 72 0 79和 49872 0 0 7)资助课题
中国泥盆纪可识别出 6个珊瑚生物地理区 :南天山区、古特提斯区、华南区、华北北缘区、准噶尔 兴安区和保山区。其中 ,前 4个区均处于当时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 ,属于老世界大区 ;而后 2个区则可能分别位于北温带和南温带区域内 ,不在...
关键词:生物地理 群落生态 珊瑚 泥盆纪 中国 
中国古生代中期拖鞋形珊瑚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
《古生物学报》1999年第2期155-167,29+37+28+34+26-27,共13页廖卫华 Francisco Sot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班牙教育与科学部项目
古生代中期的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中出现了一类奇特的拖鞋形珊瑚,如Calceola,Rhizophylum等,过去由于形状特殊往往被误认为是牡蛎、固着蛤或腕足类。这类珊瑚平躺在浅海软底或局部含碎石块的海底,平躺的一面呈扁...
关键词:中国 志留纪 泥盆纪 拖鞋珊瑚 根珊瑚 
泥盆纪最早期和最晚期珊瑚群研究的进展——兼论泥盆纪珊瑚的绝灭、复苏及其底栖组合被引量:6
《古生物学报》1997年第2期143-150,共8页廖卫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科特别支持经费
由于志留泥盆纪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生物更替现象,所以泥盆纪最早期(Lochkovian)的珊瑚仍保留着浓厚的志留纪珊瑚的色彩。真正的泥盆纪类型的珊瑚是从早泥盆世中期(Pragian)才开始兴起的,至晚泥盆世早期(F...
关键词:泥盆纪 珊瑚 绝灭 复苏 底栖动物组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