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杆菌

作品数:295被引量:13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陈海珍张佳琪刘轲王栋刘运新更多>>
相关机构:株式会社凤凰堂北京协和医院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医药卫生—儿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生儿破伤风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浙江预防医学》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马菲琳 韦红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是接生断脐时,消毒不严,致破伤风杆菌通过脐部进入机体,产生痉挛毒素可沿淋巴液、神经干等传至脊髓和脑干,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从而引起牙关紧闭...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临床研究 影响因素 急性感染性疾病 预后 中枢神经组织 破伤风杆菌 神经节苷脂 
32例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第6期126-127,共2页陈勇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人新生儿脐部引起的新生儿急性感染性疾病。近些年其发病率有回升趋势,应予以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其感染途径与临床特征,现将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2-2010年收治的32例新生儿破伤风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临床分析 急性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脐部 破伤风杆菌 临床特征 感染途径 医疗救治 
新生儿破伤风医案一则
《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第9期639-639,共1页邹桢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从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出生后6~7天发病。本病属中医"脐风"、"四六风"、"七日风"、"锁口风"等范畴,系因脐带创伤,感染污秽之毒所致。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急性感染性疾病 医案 破伤风杆菌 
余姚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结果
《浙江预防医学》2011年第7期65-66,共2页陈立锋 黄大利 
新生儿破伤风(NT)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为了解余姚市NT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进一步做好监测工作,现将余姚市2001—2010年NT监测系统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余姚市 监测结果 急性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特征 破伤风杆菌 高危人群 高危因素 
新生儿破伤风2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新疆医学》2011年第4期88-89,97,共3页邓志斌 陆仕义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由脐部,偶可由新生儿外伤处侵入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破伤风是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卫生问题。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21例,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急性感染性疾病 诊治 破伤风杆菌 发展中国家 卫生问题 病情危重 死亡率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被引量:2
《江苏医药》2009年第9期1115-1115,共1页庄爱华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护理措施 急性感染性疾病 重症 破伤风杆菌 细菌外毒素 脐部感染 牙关紧闭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体会
《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年第9期198-198,共1页赵育芹 
新生儿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在缺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外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而导致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d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死亡率高。随着无菌接生的推广和医疗护理质量的...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医疗护理质量 外来流动人口 破伤风杆菌 感染性疾病 强直性痉挛 缺氧环境 细胞结合 
浅谈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中国保健》2008年第12期551-552,共2页江福群 
新生儿破伤风是因旧方法接生使用污染到破伤风杆菌的剪刀(或其他用具)断脐,或用旧布、旧棉纱包扎脐带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牙关紧闭及全身肌肉强直性、阵发性痉挛等为特征。现将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护理 急性感染性疾病 破伤风杆菌 阵发性痉挛 牙关紧闭 强直性 
新生儿破伤风112例治疗体会
《贵州医药》2007年第7期614-614,共1页陈辉 何美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治疗 破伤风杆菌 肌张力增高 外毒素 
新生儿破伤风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浙江创伤外科》2006年第2期152-152,共1页陈晓君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 临床分析 破伤风杆菌 清洁消毒 感染性疾病 积极治疗 组合方法 死亡率 脐部 出生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