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站

作品数:365被引量:104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小岭熊雄周媛杨星沈玉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西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民国时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站的时空演变与资源配置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2年第10期79-89,共11页刘玉青 陈业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地理视野下的芍陂水资源环境变迁与区城社会研究”(18BZS164);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17ZDA158)阶段性成果。
民国江淮准地区气象观测体系由测候所、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组成。1912-1927年,气象观测重点服务于河湖治理,空间发展不均衡,主要分布于环洪泽湖、沂述泗水系;1928-1937年间,观测站点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淮河干流-洪泽湖-里运河、长江...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 时空分布 资源配置 民国时期 江淮地区 
民国时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站的时空演变与资源配置被引量:1
《安徽史学》202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刘玉青 陈业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地理视野下的芍陂水资源环境变迁与区域社会研究”(18BZS164);重大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灾害文化数据库建设”(17ZDA158)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江淮地区气象观测体系由测候所、雨量站、水文站、水位站组成。1912—1927年,气象观测重点服务于河湖治理,空间发展不均衡,主要分布于环洪泽湖、沂沭泗水系;1928—1937年间,观测站点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淮河干流—洪泽湖—里运河...
关键词:气象观测站 时空分布 资源配置 民国时期 江淮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