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栽培

作品数:415被引量:1322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均林贤青朱德峰郑家国徐富贤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农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免耕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生理及群体发育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32期15754-15755,15758,共3页唐茂艳 崔桂生 黄绍民 吕荣华 刘开强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06001);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青年基金(2007001)
[目的]为免耕强化栽培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以免耕抛秧栽培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免耕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和对照在分蘖高...
关键词:水稻 免耕 强化栽培 生理特性 群体发育 
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两优6326强化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19期8030-8031,共2页胡锋 曹新国 唐小马 王美琴 熊忠炯 王学会 程秀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6GB2C300118)
[目的]研究两优6326杂交稻强化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强化栽培采用大孔软盘旱育秧,四周起垄栽培,每次沟中灌满水可保持7 d左右;水稻栽插密度设3个处理:强化栽培(6.7+16.6)cm×26.7 cm(S1)、强化栽培23.3 cm×26.7 cm(S2)、...
关键词:两优6326 超高产 两系杂交中籼 强化栽培 栽培技术 
水稻强化栽培不同因子对Ⅲ优98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21期6398-6401,共4页范友胜 卢爱芳 李强 吕和平 袁明中 尹玲 
为了探索在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不同密度、纯氮量、2,4-D控蘖试验三因子的最佳组合。采用三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研究“Ⅲ优98”在强化栽培条件下,移栽密度、纯氮量2、,4-D控蘖三因子对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建立了三因子对产量的二...
关键词:Ⅲ优98 水稻强化栽培 移栽密度 纯氮量 2 4-D控蘖 
超级水稻Ⅱ优明86强化栽培试验被引量:9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11期2352-2352,2385,共2页廖必长 吴利兵 
介绍杂交籼稻Ⅱ优明86实施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的试验及示范,其结果表现为分蘖发生早,有效分蘖期延长,个体健壮,以足穗、大穗、高颖花量获得高产。示范户获得了单产10 602 kg/hm2的高产。
关键词:超级水稻 强化栽培 Ⅱ优明86 特征特性 
强化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技术探讨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5期954-954,962,共2页林华 吴春赞 张剑 刘家明 
浙江省温州市科技项目(N2003A02)
在强化栽培条件下,氮肥施用技术对产量影响较大。减少基肥和分蘖肥的氮肥用量,可有效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过大;增加穗肥的氮肥用量,能提高成穗率,攻取大穗,是实现高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强化栽培 施氮技术 探讨 
水稻强化栽培分蘖发生特点及成穗规律研究被引量:8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9期1573-1573,1608,共2页杨志根 刘金弟 
观察不同移栽叶龄对分蘖发生及成穗规律的影响,分析了各叶位分蘖发生与成穗关系,明确了移栽叶龄增加1叶,分蘖叶位提高1个;各蘖位分蘖数也有所不同,成穗率以1次分蘖为最高,其次是2次分蘖,3次分蘖成穗为最低。
关键词:强化栽培 分蘖发生 成穗规律 
水稻强化栽培大田基本苗的研究被引量:12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9期1578-1579,共2页胡润 叶北朝 纪根学 徐光荣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重视有机肥、小苗稀植、节水灌溉。密度与栽插本数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0.4 m×0.4 m、0.3×0.3 m,且是双本栽插的较佳,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基本苗 密度 
水稻强化栽培施肥技术探讨被引量:6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8期1369-1369,1371,共2页廖传双 林华 张剑 
温州市2003年科技项目(N2003A2002)。
在水稻强化栽培(SRI)条件下,通过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构成水稻的产量,主要是来自于无机氮肥的作用,适量搭配有机氮肥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强抗倒性,达到个体与群体合理协调生长。
关键词:水稻 强化栽培 施肥技术 探讨 
单季晚稻强化栽培的生育特性表现及高产途径分析被引量:2
《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第2期204-205,208,共3页郭恒德 袁育英 徐建强 全金龙 熊鹰 范新江 
试验结果表明 :单季晚稻实行强化栽培具有早栽早发 ,有效分蘖期长 ,单株分蘖多 ,根系发达等个体强化特征特性 ,其高产途径是强个体、适群体 ,争大穗 ,夺高产 ,是传统穗粒兼顾高产途径向大穗更高产途径改进的新型技术 ,不仅增产潜力大 ,...
关键词:单季晚稻 强化栽培 生育特性 高产途径 
杂交中籼强化栽培试验研究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王学会 熊忠炯 谢世秀 余斌 程秀萍 杨华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863课题组的资助
以中籼高产组合华安 3号、协优 90 19为试验材料 ,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的本土化技术。主区试验结果 :华安 3号每穗总粒数 2 75 .7粒 ,结实率 79.3 %,每穗实粒数 2 18.7粒 ,经省、市专家现场验收产量达 10 .6t/hm2 。播期试验结...
关键词:水稻 华安3号 协优9019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 高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