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

作品数:1479被引量:853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蒋静吕晨曦杨帆朱春美何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公开盗窃存在的合理性——以盗窃罪与抢夺罪及侵占罪的区分为视角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期222-223,共2页赵文鹏 
我国刑法传统理论认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中,秘密性和平和性是其显著特征。为了适应司法实务中犯罪形式的多样性,有学者提出了"公开盗窃"的说法。但理论界对"公开盗窃"的看法不一,本文以区分...
关键词:公开盗窃 合理性 盗窃罪 侵占罪 
论“携带凶器抢夺”如何定性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17期223-224,234,共3页何静 
抢劫罪一直是我国刑事领域打击的重点,在刑法学说上争议不断。不仅因为它社会危害性巨大,而且它侵犯的是双重法益:即公民财产权和公民人身权。根据《刑法》相关条款的规定,抢劫罪主要包括第263条普通抢劫罪、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第26...
关键词:携带 凶器 抢夺 抢劫罪 法律拟制 
司法实践中盗窃与抢夺界分学说的新形式与新思路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24期291-292,共2页杨岩 
从案例出发来区分盗窃和抢夺的界限问题,分析案件争议焦点时引入"新说"和"旧说",并由此阐释两种不同的分析思路。虽然"新说"存在如何认定"对物暴力与致人伤亡可能性(一般危险性)"的技术性困难,但是"旧说"则存在处罚时期提前化与存在根...
关键词:司法实践 盗窃 抢劫 界分学说 
诈骗、盗窃、抢夺罪之界分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34期278-279,共2页贾玉欣 
司法实践中对于以欺骗手段获得被害人财物后趁人不备公然携财物逃跑的案件,是应当认定为诈骗、盗窃还是抢夺罪存在很大争议,应当予以厘清。对于被害人交付财物不是因陷入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的,不认定为诈骗罪。对于本来属于被害人控...
关键词:诈骗 盗窃 抢夺 
喝酒闹事殴打他人后将他人汽车开走行为如何评价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年第27期70-71,共2页魏萌 
酒后闹事在实践中常有发生,根据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具体行为以及侵犯的法益,多数以寻衅滋事罪予以评价。但针对酒后闹事涉及到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是坚持事后不可罚原则还是根据所侵犯的客体另行认定,以及如何认定,都应视客观行为和案...
关键词:酒后闹事 抢夺罪 寻衅滋事罪 
论飞车抢夺案件的信息化侦查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23期128-129,共2页赖彦西 沈斌 
飞车抢夺案件是一种多发的街面侵财性案件,其社会影响恶劣。基于该类案件自身的特点,侦查实践中在取证、查控、审讯三大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侦查机关可利用信息化侦查方法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和精准度,其信息化侦破对策主要有:案...
关键词:飞车抢夺 信息化侦查 侦察技术 
秘密性是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标准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33期12-13,共2页叶肖静 
在我国刑法理论和实务界中,秘密性一直是作为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标准,并且被按照通说来普遍接受和一贯奉行。但是,"平和窃取说"对"秘密窃取说"的通说进行发难,这给理论和实践中认定划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界限带来冲击。本文认为,"平和...
关键词:盗窃罪 秘密窃取 抢夺罪 
从邹某某诈骗罪案论诈骗过程中伴有抢夺行为应如何定性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29期80-80,82,共2页岳阳 
诈骗罪是指以不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陷于错误而骗取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几年司法实践中,随着诈骗类犯罪数量的激增,如诈骗与抢夺、盗窃等行为相结合的疑难案件相继出现,司法实务界...
关键词:诈骗罪 犯罪构成 认识错误 处分行为 
对“飞车抢夺”定性之思考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年第18期74-76,共3页杨志华 
从文理上解释,"飞车抢夺"是"夺取行为"而非"劫取行为",是"夺取财物"而非"劫取财物";从犯罪构成上看,"飞车抢夺"主观上只是意在"财物"而非在"人身"和"财物",客观上更是直接对准的是"财物"而不是"人身,"通常不具有"人身"和"财物"的复合性...
关键词:飞车抢夺 抢夺罪 抢劫罪 
浅析盗窃与抢夺的界限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年第29期40-41,共2页房文治 
张明楷教授把盗窃划分为秘密盗窃与公然盗窃,然而"公然"与"盗窃"的秘密性相矛盾,公然盗窃理论令人匪夷所思。相反,从"秘密与公然"角度区分盗窃与抢夺的观点与做法没有问题;盗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被害人的意志,"秘密"的将他人占有...
关键词:盗窃 抢夺 新界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