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北部

作品数:238被引量:2131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胡道功杨经绥李海兵方小敏吴珍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学前缘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藏北岩石圈厚度与减薄机制分析被引量:5
《地学前缘》2006年第5期374-381,共8页迟效国 董春艳 刘建峰 黎广荣 赵院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2034);国土资源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501101-4);吉林大学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天然地震S波和大地电磁测深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藏北岩石圈厚度模型,两种测量结果的地质含义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通过对地表高程与地壳厚度回归关系的研究,以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作为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平均密度取值的约束,并考虑相变因素对...
关键词:岩石圈厚度 平均密度 均衡理论 减薄机制 青藏高原北部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被引量:149
《地学前缘》2006年第4期59-79,共21页李海兵 杨经绥 许志琴 孙知明 Paul TAPPONNIER Jerome VAN DER WOERD Anne-Sophie MERIAU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2096;40572122);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研究资助项目(1212010611811)
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古)阿尔金断裂带可能形成于三叠纪,后又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强烈左旋走滑活动,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阿尔金断裂再次活动。主要的走滑活动发生在:(1)245~220Ma;(2)180~140Ma;(3)120...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 逆冲断裂 火山作用 滑移速率 青藏高原北部 
走滑断裂对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的贡献及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之新思考被引量:10
《地学前缘》2006年第4期80-90,共11页杨经绥 李海兵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0413000031;20031300005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2001CB711001)
青藏高原已识别出柴北缘、南阿尔金和高喜马拉雅三条超高压变质带。这些超高压变质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和折返的机会。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位于阿尔金断裂的东边,是柴达木-东昆仑地体与祁连-阿尔金微地体和阿...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 折返作用 走滑断裂 隆升作用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的证据被引量:60
《地学前缘》2004年第4期345-359,共15页李海兵 杨经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青藏高原项目(G1988040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2096)和地质调查项目(200313000058);科学技术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2CCA05100)
认为青藏形成统一大陆应该在印支期晚期古特提斯洋关闭和海水退出时。由于来自冈瓦纳大陆的羌塘微陆块向NE斜向俯冲 ,产生了印支期的阿尼玛卿、柴北缘和阿尔金大规模走滑断裂的形成 ,并且由于东部受到华南板块的阻挡 ,形成南北向的龙门...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 特提斯 冈瓦纳 隆升 青藏高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