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文物

作品数:195被引量:33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相关作者:周浩徐飞万俐蔡兰坤朱一帆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2
视图:
排序:
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对青铜文物的缓蚀性能及密度泛函理论分析被引量:4
《材料导报》2017年第22期163-168,共6页李晓东 安梅梅 
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2014A-102;2014A-1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MZ011)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AMT)作为青铜文物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在25℃、1.0×10^(3 )mmol/L的H_2SO_4和柠檬酸溶液中加入AMT后,当缓蚀剂浓度达到5.0mmol/L时,缓蚀效率可达100%。...
关键词:青铜缓蚀 2-氨基-5-巯基-1 3 4-噻二唑 失重法 电化学方法 量化计算 
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出土青铜罍的保护修复被引量:3
《江汉考古》2016年第4期103-112,共10页李玲 谭文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专项项目"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考古整理中保护修复";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考古发掘报告"(项目批准号:14ZDB051)研究成果
考古出土的青铜文物大多是破损、残缺、变形的,其表面多被较厚的锈蚀物所掩盖,仅凭肉眼观察,很难识别文物的纹饰、铭文、形制和制作工艺等信息,只有通过如X光探伤、超景深显微、拉曼光谱等科学技术手段和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介入,才能完...
关键词:铜罍 西周早期 青铜文物 锈蚀物 文物保护 圈足 叶家山 拉曼光谱 保存现状 器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