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

作品数:362被引量:494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丁元庆马骏胡军宫斌陆英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荣成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黄柏的临床注意事项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第15期36-36,共1页祝之友 
黄柏生用泻实火,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清炒用,可缓解其苦寒之性,免伤脾胃;盐水炙,其入肾泻相火之力增强,并清退虚热;酒炙,善清上焦血热;炒炭用,其清热泻火之力减,但清热止血之功增,可用于邪热炽盛或虚火内炽所致之尿血、便血、崩漏下...
关键词:黄柏 临床 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热止血 虚火内炽 清热解毒 下焦湿热 
槐实的药物解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第13期109-109,共1页祝之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槐角,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鉴别要点】本品...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解读 药物 黄绿色 豆科植物 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清热泻火 
浅谈中医药治疗反复性口疮被引量: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年第7期131-132,共2页李宏芸 杨慧屏 李其英 
口疮是口腔黏膜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又称"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非常剧烈,进食、说话困难,影响睡眠。具周期性发作的规律,称为"反复性口疮"。轻者数月1次,重者慢性迁延数年,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文献报道现代...
关键词:口疮 中医药疗法 口腔溃疡 清热泻火 滋阴降火 补中益气 
清热泻火逐瘀法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硬结40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第6期48-49,共2页王丽波 
目的探讨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硬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硬结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微波理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
关键词:中药外敷 剖宫产术后 切口硬结 
大黄——攻积泻下之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第15期124-124,共1页
【歌诀】荡涤肠胃王大黄,攻积泻下解毒藏。火燥便秘痈肿疮,破积行瘀虚勿尝。【释义】大黄号称将军之药,其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下走胃与大肠,涤荡有形之积滞,大泻无形之实热。因其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泻,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用于...
关键词:大黄 泻下 清热泻火 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 肠胃 
黄芩——清热燥湿安胎之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第11期156-156,共1页
【歌诀】清热燥湿安胎王,黄芩肺胃胆大肠。湿温暑湿黄疸倡,热咳烦渴痈肿疮。【释义】黄芩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上焦湿热;其有清热泻火,清解热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本品可清热...
关键词:清热燥湿 清热安胎 黄芩 清热泻火 大肠 肺胃 痈肿 湿热 
知母——治疗肺肾邪火之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第12期76-76,共1页
【歌诀】肺肾邪热王知母,苦寒泻火滋阴图,二经气热肢体浮,消渴肠燥蒸咳除。【释义】知母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其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
关键词:知母 肺肾 邪火 治疗 清热泻火 苦寒 肺热 
“三黄”在儿科临床上的应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32-37,共6页刘弼臣 
(续) 2.1.3吐衄出血 血液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宝贵物质之一,周流不息地循环于人体.如果火热伤络,迫血妄行,或者脾气虚损,不能摄血,或者瘀血阻络,血不归经,均可引起失血.血从上溢则为咳血、吐血、衄血,血从下溢则为便血、尿血."三黄"本无直...
关键词:三黄 儿科临床 出血原因 人体生命 瘀血阻络 清热泻火 血液 止血 
清热泻火药与清热燥湿药功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年第11期15-15,共1页钟赣生 
关键词: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中医药疗法 中药汤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