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行使

作品数:330被引量:751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蔡立东叶良芳王先林葛章志施志源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法制与社会(旬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几个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浅谈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的界限标准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年第15期36-37,共2页郭庭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救济分为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诉讼、仲裁以及其他公权力介入是公力救济,但面对现实社会各类复杂情形,公力救济往往难以及时、有效地实现个人正当权利。在权利受到侵害的场合,基于效率与成本的考量,权利人往往放...
关键词:公力救济 私力救济 权利行使 财产犯罪 
关于破产别除权的行使与限制的研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年第32期221-222,共2页陆费红 
2007年所实行的破产法,使我国的破产立法变得更加完善,相关规定也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文章首先介绍了破产别除权的概念、基础权利,其次分析了别除权的特点和行使条件,主要分为实体条件、程序条件,最后概括了别除权的行使限制,结合实际...
关键词:破产别除权 权利行使 行使限制 
论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之界分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年第15期249-250,共2页于忠群 
权利行使行为分为两种。一是没有超越权利界限的权利行使行为,另一种是超越权利界限的权利行使行为。前者是真正的权利行使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后者则有权限内与权限外之分。权限内的部分是权利行使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犯罪,权限...
关键词:权利行使 敲诈勒索罪 财产损失 
当代大学生权利认知与权利行使状况的调查分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年第18期176-177,共2页夏玉杰 
本文在对权利意识内涵的阐述基础上,运用实证调查,从大学生的权利认知、权利行使方面分析,发现了我国大学生的权利意识现状有积极一面,表现为权利义务意识基本形成,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发展;但有知行不一、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存在。最后...
关键词:大学生 权利认知意识 权利行使意识 
共有专利问题研究及实务建议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11期85-86,97,共3页罗俐 
共有专利是指至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或相关组织共同持有同一个专利的所有权。对物的所有权的考虑及共有制度已相对完善,但共有专利是无形财产权,与物权相比有其特异性。现行《专利法》对共有专利条款设置笼统,未全面考虑...
关键词:专利 共有 权利行使 
浅析公民权利行使的冲突与边界——以“广场舞”现象为视角被引量:2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年第1期3-4,共2页任杰 
社会发展带来的公民权利意识觉醒无疑是法治社会和法学家值得称幸的事情,但公民对权利探寻的欲望却使得公民对自己权利行使的方向日益模糊甚至产生自我创设新兴权利的现象。法律的滞后性是难以被克服的,公民在权利行使时,往往会逾越必...
关键词:公民权利行使 冲突 边界 “广场舞”现象 
土地承包优先权法律问题研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33期269-273,共5页谷岩 
与传统民法中的优先权不同,土地承包优先权是指在发包、承包土地以及土地的流转中,优先权人由于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享有对发包人的一种有限的请求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则是通过签订书面承包合同或者流转合同的形式实现的。同时,...
关键词:土地承包优先权 权利内容 权利行使 权利救济 
“权利行使”与职务侵占的界限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33期247-248,共2页王伟 
行为人以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或其他费用为由,侵占本单位资金,该"行使权利"行为能否阻却职务侵占罪中"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成立,一直是困扰职务侵占认定的难点,本文从刑法所保护的法益、非法占有的目的,结合具体案件予以分析。
关键词:权利行使 职务侵占 非法占有 
论敲诈勒索与权利行使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年第12期280-281,共2页尹燕红 
敲诈勒索罪有其特有的法益保护性,行为特征性,而行使权利行为既有与其形似的地方,也有其亟待挖掘的深刻内涵,二者可以从权利行使行为的目的性,权利性,手段相当性等环节加以区分,做到既要维护刑法的权威,也要保护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关键词:敲诈勒索 法益 目的 
论被害人权利行使的保障机制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年第36期50-51,共2页王宏 杨兰池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立法和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人权保障相对比较薄弱。犯罪人和被害人是刑事上的对立者,既然如此,没有理由只重视和着重研究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加强对刑事被...
关键词:刑事被害人 法律援助 诉讼代理 知情权 人格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