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

作品数:1505被引量:2110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曹世雄谭长强曾馥平王克林祝小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黄土高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被引量:53
《应用生态学报》2018年第7期2163-2172,共10页刘玉林 朱广宇 邓蕾 陈磊 上官周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0638;4150109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C01B03)资助~~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能对土壤碳氮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自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15年)自然恢复草地和人工油松林地0~100 cm土层土壤碳氮储量、碳氮比以及根系生物量的...
关键词:自然恢复 人工林 土壤碳储量 土壤氮储量 碳氮比 根系 
四川理县杂谷脑干旱河谷岷江柏造林恢复效果评价被引量:16
《生态学报》2014年第9期2338-2346,共9页李东胜 罗达 史作民 唐敬超 刘世荣 刘千里 何建社 杨昌旭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2B0102);中国科学院碳专项课题(XDA05060100)
在岷江干旱河谷杂古脑河流域,选择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5个不同年份的造林地,调查了岷江柏的生长情况、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评价干旱河谷乡土树种的造林成效及造林后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造林地岷江柏幼树...
关键词:干旱河谷 岷江柏 人工造林 生态恢复 评价 
干旱荒漠区白刺人工林幼树生长特性研究
《甘肃林业科技》2012年第2期37-39,共3页曾新德 李进军 马存世 张有佳 赵多明 王承勋 张杰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D46B03-1);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11FKCH151);武威市科技计划项目(WW090101)
在干旱荒漠区选取白刺人工造林1-3年的幼树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白刺人工造林幼树生长特性的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栽植年限的增长,白刺人工造林1-3年幼树各项生长指标均呈增长趋势;白刺人工造林当年幼树生长较为缓慢,...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 白刺 人工造林 生长特性 
黄土区人工林与自然封育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
《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第2期35-39,46,共6页谢静 郑学良 朱清科 王晶 邝高明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土及华北石质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构建技术研究"(2011BAD38B06)
为客观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试验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和自然封育的两个流域的土壤养分及组分有机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1 a来,人工林流域土壤同自然封育流域土...
关键词:人工造林 自然封育 土壤养分 土壤组分有机碳 
半干旱黄土区自然恢复与人工造林恢复植被群落对比研究被引量:11
《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第4期857-863,共7页刘中奇 朱清科 秦伟 李萍 王晶 邝高明 
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006BAD03A030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科学基金(泥集1008)
为研究半干旱黄土区高效植被恢复途径,选取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合沟封禁流域和柴沟人工造林流域为研究区,在两流域内,沿顺坡和横坡方向,选择一系列20 m×20 m的样地,各组成2条样带。在每个样地内的对角线交点和对角线四分之一处选取5个...
关键词:生态恢复 封育 人工造林 植物群落 加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