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帐支票

作品数:469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华邢玉芬戴凯刘放青青更多>>
相关机构: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财会月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单联支票必须改进完善
《财会月刊》1996年第1期32-32,共1页熊汉余 
单联式转帐支票的投入使用,使同城票据结算逐步向规范化和多功能方向转化,为适应银行结算手段电算化,以及保证银行和单位的资金完全,加强防范措施,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单联式转帐支票在给单位带来方便的同时,还给单位财会人员带来一些不...
关键词:转帐支票 财会人员 银行对帐单 防范措施 电算化 付款单位 票据结算 银行结算 规范化 开户银行 
同城转帐支票使用存在的问题
《财会月刊》1994年第10期34-34,共1页沈志刚 
自从同城转帐支票采取同现金支票一样留取存根记帐的方法以来,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根联太小,使收款人、用途等栏难以填写完整;以及存根没有设收、付款人帐号及开户行栏目,给会计记帐及今后查帐工作带来困难。二是采取不套写的...
关键词:转帐支票 查帐工作 支票存根 现金支票 内容与形式 收款人 开户行 规范化 会计 违法行为 
谈银行票据遗失后的补救措施
《财会月刊》1994年第1期32-32,共1页庞茂福 
银行票据遗失后如何补救?许多当事人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刊登(播发)“遗失声明”,其实这样做并不一定能挽回经济损失,而且这种声明启事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民事行为,无法律效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关键词:银行票据 补救措施 银行汇票 法律效力 转帐支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遗失声明 新闻媒介 民事行为 现金支票 
被审的原始凭证露“马脚”——漫谈审计二三事
《武汉财会》1988年第3期33-34,共2页傅春林 
一张伪造发票的发现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财务会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广泛的商品知识。审计一个工业企业,尤应掌握该企业必备的物料知识。如果发现购进与本企业生产无关的大宗原料,其中必有蹊跷。如在审查...
关键词:原始凭证 财务部门 仓库验收 会计基础知识 化工原料 材料采购 会计记录 转帐支票 工业企业 商品知识 
对购货发票和转账支票要严格审核
《武汉财会》1987年第2期34-,共1页邓南青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疏通了供销渠道,市场经济活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有少数人打着改革的旗帜,利用时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钻改革的空子,挖空心思,偷税漏税,违法乱纪,无所不为。其具体表现在: (一)供货方开出的发票...
关键词:转账支票 购货发票 税务机关 供货方 国家税收 购货方 偷税漏税 财务专用章 转帐支票 二无 
对代扣消费者税款的建议
《武汉财会》1987年第2期43-,共1页徐恒杰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出现了多环节、多渠道,多种承包形式,不少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单位和个人,用转帐支票向批发企业购买所需的生活消费物品,逃避了应当负担的零售环节营业税。据税收大检查统计,新洲县1986年漏扣直接消费者应当负担...
关键词:现行税收 转帐支票 新洲县 扣税 个体商贩 现金支票 生活消费 零售环节 承包形式 经济体制改革 
认真管好转帐支票
《武汉财会》1986年第5期43-,共1页喻树奎 
一九八二年湖北麻城县某商业公司门市部遗失转帐支票一张,被人拾得,于八五年3月持此支票到县五金化工商品门市部.骗购了二千九百余元的高档商品.幸被公安机关及时侦破,才来给企业造成损失.此类盗用转帐支票作案的现象在其他地方也时有发...
关键词:转帐支票 银行转帐 商业公司 化工商品 货方 湖北麻城 三点建议 一九 
对支出类单据应盖付讫印章并编号
《武汉财会》1985年第12期46-,共1页何春棠 
财务工作中,购物发票和付出单据,是会计人员据以记帐的合法支出凭证。现在一般单位里原始单据在出纳报销后,没有盖上“现金付讫”或“转帐付讫”的印章,这样就容易造成现金付讫的单据重复报销,这是财务工作上的一大漏洞。根据我的体会,...
关键词:财务工作 财务制度 财务结算 转帐支票 财会人员 控制作用 合计金额 顺序号 签章 
国库券的明细核算
《武汉财会》1983年第4期54-55,共2页金葆玮 
发行国库券是国家从各方面集中财力进行四化建设的重要措施。由于认购国库券的面广,户头多,职工交款大多采用逐月从发放的工资中扣款的方式,加之数字计算要求及时、正确,就必须设置《国库券(职工认购部分)明细帐》〔下称《明细帐》〕,...
关键词:明细核算 核算要求 业务核算 用现金 核算方法 转帐支票 综合式 银行金库 张数 人民银行 
改变清算方法 堵住贪污漏洞
《武汉财会》1983年第2期62-,共1页丁耀州 
清算往来帐目,有的单位采取“算总帐”的办法。所谓“算总帐”,就是不分内容、不问去向、不究来源,只根据帐面增减双方的累计数(设为增减记帐法)结转余额。这种方法,把经办人的借款(包括现金、转帐支票和托收承付单,记在帐户的增方;所...
关键词:托收承付 转帐支票 增减记帐法 经办人员 累计数 虚报冒领 借款人 原始凭证 等效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