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作品数:1389被引量:375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植李厚琼滕桂华廖立刘越峰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社会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探岑参赴安西途中的长安至瓜州之行
《新丝路》2022年第2期183-185,共3页白若茜 
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达到顶峰,正式迈入盛世阶段。盛唐时期,在边疆战事方面,唐朝多占据优势;在边塞经营方面,唐廷多实行羁縻政策与和亲策略,因而西北边塞大部分时期处于和平状态,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随着...
关键词:岑参 长安至瓜州之行 丝绸之路 
思远人
《国学(吉林)》2008年第9期41-41,共1页晏几道 
关键词:思远人 杜荀鹤 岑参 红笺 王若虚 愁云惨淡 半夜灯 飞云 
关山万里 乡情难断——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思乡情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年第5期59-59,共1页丁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边塞诗,从诗的内容来看,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咏雪与送别。其实,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后,再仔细品读就能体会出诗中最含蓄、最耐人寻味的则是诗人岑参的思乡之情。
关键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思乡情 万里 写作背景 耐人寻味 边塞诗 送别 含蓄 岑参 诗人 
技法报告厅
《新作文(中考作文智囊)》2005年第4期23-23,共1页
当学生的时候,曾听老师讲过一个“余音绕梁”的故事,我认为老师讲的故事纯属虚构。后来学唐诗,读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诗句时,才渐渐体会到老师所言“余音袅袅...
关键词:报告 技法 耐人寻味 语文老师 学生 故事 余音 虚构 唐诗 李白 岑参 诗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OO3年总目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社科版 学报 连续出版物 沈阳师范大学 外语教学 目录 检索工具 岑参 岑嘉州 现代价值 诗歌 OO 
岑参写景诗绘画美再探被引量:1
《唐都学刊》1999年第4期47-50,共4页窦春蕾 
诗与画的相互借鉴与渗透使得二者在创作构思与技法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唐代的绘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岑参的大量展现自然风光的写景诗中就突出地表现了绘画美。岑参正是把自己心灵的感受和对生活的领悟寄托于自然风景的上...
关键词:形神 色彩 构图 
骆宾王从军考被引量:1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38-43,共6页滕福海 
关键词:骆宾王 初唐 岑参 盛唐 边塞诗 高适 诗人 西域 拓荒 
沧桑古道 历史烟云——萧关道诗旅文化之二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74-80,共7页薛正昌 
唐朝建立之后,在今宁夏固原继续设置原州建置。就其地理位置而论,依旧显得非常重要,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就其线路看,丝路北道由长安西北行,经邠、泾。
关键词:萧关道 将军行 姚铉 过萧关 岑参 万首唐人绝句 送别诗 寄夫 进士第 送韩都护还边 
军旅诗歌古今流脉初探被引量:1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75-79,共5页刘中顼 
军旅诗歌是古代诗歌和当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当代军旅诗歌则是古代军旅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当代军旅诗歌进一步发扬了古代军旅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气概。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始终是贯穿于古今军旅诗歌的两条...
关键词:岑参 爱国主义思想 积极浪漫主义 送李侍御赴安西 格律体 郭小川 时代色彩 七言律诗 诗体形式 狐裘蒙茸 
高岑诗风比较探析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27-31,共5页杨旺生 方梅 
高适、岑参是唐代成就最杰出的边塞诗人,他们创作的大量歌咏戎幕生涯、边庭风景的作品,在美学风貌和精神特质上有明显一致的地方,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胡应麟《诗薮》言“高岑悲壮为宗”。辛文房《唐才...
关键词:岑参 高岑 比较探析 边塞诗歌 诗风 “奇” 边庭 天山 嘉州 诗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