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造山带

作品数:197被引量:1566H指数:3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陈有炘陈国超李瑞保裴先治张克信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东昆仑造山带拆沉作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地质找矿论丛》2016年第1期77-86,共10页詹华明 罗照华 林舸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41260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MSGLCAS0405-8)联合资助
在构建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AC软件模拟了幔源岩浆底侵后形成的榴辉岩岩石圈拆沉作用及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在幔源岩浆底侵后确实发生过岩石圈拆沉作用,昆北、昆中、昆南地区的拆...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 拆沉作用 数值模拟 岩浆活动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及地壳生长被引量:477
《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第3期403-414,共12页莫宣学 罗照华 邓晋福 喻学惠 刘成东 谌宏伟 袁万明 刘云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基础研究花岗岩项目(200113900018);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工作项目"青藏高原岩浆岩与大陆碰撞过程综合研究"(1212010610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02CB41260)的资助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内可与冈底斯相媲美的又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该带内的花岗岩形成可以划分为4个时段,分别与4个造山旋回相对应:前寒武纪(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其中,以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关键词:东昆仑造山带 花岗岩 底侵作用 岩浆混合作用 地壳生长 
东昆仑造山带花岗岩类Pb-Sr-Nd-O同位素特征被引量:61
《地球学报》2003年第6期584-588,共5页刘成东 莫宣学 罗照华 喻学惠 谌宏伟 李述为 赵欣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花岗岩重大地质问题研究"(编号 2 0 0 113 90 0 0 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80 40 80 0 ;2 0 0 2CB412 60 0 )资助
本文报道了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辉长岩、花岗岩类及其包裹体的Pb、Sr、Nd和O同位素组成。东昆仑造山带花岗质岩石全岩和长石Pb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 ,具明显的造山带Pb同位素特征 ;Sr同位素初始值 (ISr)变化于 0 .70 14 4~ 0 .70 972之间 ...
关键词:花岗岩成因 岩浆混合作用 同位素 东昆仑 
东昆仑造山带后碰撞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约束被引量:25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301-305,共5页刘成东 周肃 莫宣学 罗照华 喻学惠 李述为 赵欣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花岗岩重大地质问题研究"(2 0 0 1 1 390 0 0 1 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 9980 4 0 80 0 ;2 0 0 2CB41 2 60 0 )。
野外地质和室内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东昆仑造山带存在大量后造山期花岗岩。在此基础上 ,对其重要地段的典型样品进行了4 0 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分别得到 14 2 .14± 1.98Ma ,2 0 7.3 5± 0 .86Ma和 2 2 3 .6± 1.3M...
关键词:花岗岩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 东昆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