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类癌

作品数:105被引量:19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戚基萍王立峰林岩董文广牟坤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医师进修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14期1-3,共3页张东伟 
类癌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APUD),1914年Gossett揭示这种肿瘤的细胞核具有嗜银性,并指出类癌来自肠黏膜上皮的Kultschitzsky细胞.它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系统,但最常见的是胃肠道.Modlin等[1]报道胃肠道类癌占...
关键词:结直肠类癌 临床诊断 外科治疗 神经内分泌细胞 特异性临床表现 胃肠道类癌 肠黏膜上皮 类癌综合征 
阑尾类癌的病理、诊断及外科治疗被引量:1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14期3-4,共2页杨维良 李胜龙 
阑尾类癌(CTA)是阑尾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黏膜上皮下嗜银细胞(亦称嗜铬细胞、Kultschitzsky细胞),又称嗜银细胞瘤.胃肠道类癌中,也以CTA最多见,占45%~50%.其发病率较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高;确诊多靠术中所见及...
关键词:术后病理检查 阑尾类癌 外科治疗 特异性临床表现 嗜银细胞瘤 诊断 嗜铬细胞 胃肠道类癌 
结肠类癌的诊治、分期及预后被引量:3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14期5-6,共2页王夫景 张好刚 
类癌是一组病理形态类似恶性而生物学行为趋向于良性的肿瘤[1],一般认为起源于黏膜腺体腺管的嗜铬细胞,患病率约为1/10万,其中85%发生于胃肠道,以阑尾、小肠、直肠多见,乳腺、胆道、胰腺偶见[2],发生于结肠者罕见.1888年Lubarsch首先描...
关键词:结肠类癌 胃肠道类癌 诊治 预后 分期 中老年患者 行为趋向 病理形态 
胃肠道类癌诊治现状(待续)——小肠类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年第11期1-3,共3页闫朝岐 
类癌又称类癌瘤,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嗜银细胞的新生物,其临床表现、组织化学和生化特征可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类癌可被银复合物染色,又称为嗜银细胞癌,90%以上发生于胃肠道,能分泌生物学活性因子,如5-羟色胺、肠...
关键词:胃肠道类癌 小肠类癌 临床诊治 嗜银细胞癌 血管运动障碍 5-羟色胺 胃肠道症状 类癌综合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