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

作品数:1013被引量:2246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管健李琳琳杨淑娟杨洪芹张长念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今传媒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云南旅游形象污名化的根源和形成机制研究
《今传媒》2020年第10期138-140,共3页于春波 张文娟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后真相时代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云南旅游形象‘污名化’研究”(2019J0754)。
本文探究了云南旅游形象污名化的社会根源,认为污名化源于管理者、从业者和游客间的矛盾,冲突投射到媒介上产生了形象的贬损问题。云南旅游形象的污名化和“群体的角色期待错位、媒体冲突框架放大负面形象认知、承污者的媒介失语和后真...
关键词:云南 旅游形象 污名化 旅游革命 
融媒体时代“污名化”传播的社会影响及危害——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被引量:3
《今传媒》2019年第6期60-63,共4页王榕 谢常青 
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项目)校级项目:“自媒体传播对社会公共事务舆论走向的影响”(ISJCI8005)
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不断融合的传播环境下,重要新闻事件一旦曝光就会迅速蹿升为热点事件,在不断发酵和众人的热议中形成复杂且多变的舆论走向。媒体传播的“污名化”问题加剧了热点新闻事件社会舆论的复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关键词:融媒体 “污名化” 舆论走向 影响 危害 
污文化:被污名化的传播形态——基于我国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的分析被引量:8
《今传媒》2018年第10期80-83,共4页刘泱 李奕雅 李璐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网络传播中的‘污文化’现象--基于传播动机的研究"(2017NFUSPRATP195)
网络媒介为"污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学生则是使用"污文化"的主力军。在众多青年亚文化的形态中,"污文化"又尤为值得关注。社会各界对于"污文化"带来的影响,评价褒贬不一。是否真如大众所言,"污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意识的倒退?...
关键词:“污文化” 大学生 网络亚文化 认知与行为 
网络公共领域中可见性问题研究被引量:4
《今传媒》2018年第8期42-45,共4页浦玲丽 
在互联网时代,可见与不可见的问题已演变成一个政治议题,是"看见"而非"遮蔽"构成了公共领域的基础。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网络公共领域中可见性问题。研究发现,可见性已逐步从媒体特权变成人人争取的基本权利,社会化媒介中的可见性...
关键词:可见性 社会化媒体 网络公共领域 污名化 
网络集群对群体的污名化影响——以城管为例被引量:1
《今传媒》2015年第3期49-52,共4页刘津芳 马宏慧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集群行为的舆情引导机制研究"(12YJC860027)
网络集群行为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对群体的污名化的影响便是其负面影响之一。本文以城管为例,通过内容分析,探究网络集群行为与污名化的关系,发现网络集群行为可以引起、扩大网民对城管群体的污名化,单个网络集群行为的影响面广,...
关键词:网络集群 污名化 城管 
媒体报道中“官二代”形象分析——以《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为例
《今传媒》2014年第12期45-47,共3页任雪瑶 郭中南 
自2009年起,随着我国官员子女在用人选拔等方面被报道出的种种问题甚至违法行为,"官二代"一词正式见于媒体的纸面上,也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文章选取《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从"污名化"理论切入,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尝试归纳...
关键词:“官二代” 媒介形象 污名化 标签 
简化带来异化:媒体空间“公知”形象分析被引量:1
《今传媒》2014年第7期39-41,共3页黄金 
2011年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在互联网开始被简称为"公知",进入2012年,"公知"问题伸至现实空间,引发媒体讨论风暴。通过对三类媒介相关报道的分析发现,当"公共知识分子"被简称为"公知"的一刻起,这一名称就被严重贬低了,网络空间与媒体空间内...
关键词:污名化 公知 标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