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投降

作品数:1307被引量:1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王哲刘金源董遂强袁世全周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新华通讯社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党史纵横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45年我军抢占东北时的军地干部调配工作
《党史纵横》2025年第1期40-41,共2页宋东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中共中央深刻地认识到东北地区的战略意义,于是将战略方针转变为“向北发展”,战略重点主要是控制东北。在国民党军没有大批到达东北前,利用冀热辽解放区与东北相连以及胶东解放区与东北隔海相...
关键词:干部调配 无条件投降 战略重点 战略方针 东北地区 胶东解放区 战略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高邮围歼战
《党史纵横》2023年第12期56-58,共3页王树元 
高邮,是江苏省苏中地区的一座古城。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在这里建筑高台,设置邮亭,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也从这里流过。在城内有一座净土寺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高邮人习惯称之为东门宝塔。2005年,高邮市政府决定对该塔进行修缮。就在施工...
关键词:无条件投降 最后一战 净土寺 抗日战争 京杭大运河 华中野战军 华中军区 高邮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空军建设历史钩沉
《党史纵横》2022年第6期14-17,共4页任立飞 
中央军委在筹划台湾战役时,就决定在不影响恢复国民经济的前提下,集中财力物力建设空军和海军。航空学校白手起家搞建设早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对天空一往情深的中国共产党就审时度势,作出了建立航空学校的决定。中共...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 无条件投降 台湾战役 历史钩沉 常乾坤 审时度势 恢复国民经济 
沈阳审判:不容忘却的正义审判
《党史纵横》2022年第3期64-64,共1页张国田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汇率折算,中国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
关键词:滔天罪行 审判台 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抗日战争期间 无条件投降 汇率折算 最后的胜利 
在沈阳诞生的一支英雄部队
《党史纵横》2021年第4期58-60,共3页郭学工 
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一旅(以下称保一旅)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我党在沈阳市成立的第一支旅级规模的武装。1947年4月,番号改为辽吉纵队独一师。8月,改为七纵十九师。秋季攻势中,十九师两取彰武勇克阜新。
关键词:东北民主联军 无条件投降 保安 沈阳市 
大连日侨遣返前后
《党史纵横》2016年第6期53-54,共2页刘志民 
1905年日本殖民统治大连地区始,一大批日本人就以征服者的身份向大连移民。40年后,他们的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此刻,他们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
关键词:大连地区 无条件投降 殖民统治 日本人 移民 天皇 
国共重庆谈判的大背景
《党史纵横》2014年第8期23-26,共4页张家康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日,蒋介石即给毛泽东发去电报,后又连发两封电报,催促国共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次比一次急切,表现出少有的热情。蒋介石为何如此迫不及待?
关键词:重庆谈判 无条件投降 和平谈判 蒋介石 毛泽东 电报 
东北局的“五个率先”被引量:1
《党史纵横》2013年第2期31-32,共2页陈雷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掌握东北成为国共两党谁主沉浮的关键,双方都深知:得东北者得天下19月15日,党中央发出了关于组建东北中央局的通知。翌日清晨,11名主要领导随苏军代表一道,乘飞机由延安出发,直飞沈阳。10月11日...
关键词:东北 领导力量 无条件投降 国共两党 重庆谈判 剿匪斗争 党中央 军代表 
被遗忘的士兵
《党史纵横》2006年第8期1-1,共1页罗斯 
关键词:士兵 反法西斯战争 欧洲战场 无条件投降 挪威海军 德国 德军 二战 
十万斤粮食进沈阳——进军东北纪闻
《党史纵横》1996年第11期23-23,共1页朱殿文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奉中央命令调往东北新解放区开展工作。抗大总校校长何长工率领全校人马挺进东北。历经三个月的行军,于1945年12月到达海龙县山城镇。 我于1938年入伍,是抗大总校第八期学员,组织决定我...
关键词:粮食 抗日军政大学 无条件投降 1945年 太平区 主要任务 新解放 开展工作 县政府 1948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