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育粳3号

作品数:79被引量:18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唐红生孙明法严国红朱国永王爱民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植保导刊》《作物学报》《作物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农业科技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武育粳3号”与“黄华占”杂交后代的部分性状分析
《上海农业科技》2017年第5期43-47,共5页宋学堂 陈露 汤述翥 张宏根 张英 朱晓玉 
江苏省常州市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编号:CE201620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武育粳3号"不抗条纹叶枯病且产量潜力不如新育成的品种,为改良其丰产性,通过籼粳杂交育种,在保持其食用品质不变的前提下,对BC1、BC2、BC3、BC4及单交后代株系进行了部分性状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株系分离严重,表明籼粳杂交育种由...
关键词:籼粳杂交育种 武育粳3号 黄华占 杂交后代性状分析 
优质迟熟中粳“淮稻10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2009年第1期32-33,共2页徐永锟 郑晓明 左莉萍 
优质迟熟中粳“淮稻10号”(原名“9836”)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用“984180”×[(“丙850”ד广陵香糯”)ד早丰9号”]ד武运粳8号”(“9516”)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 迟熟中粳 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优质 “武育粳3号” 特性 特征 
水稻僵苗不发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被引量:6
《上海农业科技》2008年第6期130-130,121,共2页马严 陆小芳 徐涛 
楚州区位于暖温带南缘,粮食作物为稻麦一年两熟,水稻为中粳稻。近几年大面积种植优质粳稻品种“早丰9号”和“武育粳3号”,有40%~60%的田块前期僵苗不发,由于常使用水稻僵苗灵和僵苗防治灵等调节剂,造成水稻后期不同程度倒伏,...
关键词:水稻僵苗 原因 “武育粳3号” 大面积种植 一年两熟 粮食作物 早丰9号 粳稻品种 
2005年东台市梁垛镇稻纵卷叶螟发生与防治对策
《上海农业科技》2007年第2期95-95,共1页常春 方桂生 
关键词:水稻纵卷叶螟 发生与防治 东台市 水稻种植面积 “武育粳3号”  种植品种 种植方式 
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要点
《上海农业科技》2006年第2期107-108,共2页吴爱国 张守成 刘学进 马林 徐宝玉 唐钧 徐加健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 防治技术 黑条矮缩病 技术要点 水稻生产 武育粳3号 推广种植 耐病品种 病毒病 大暴发 
高产优质中粳稻新品种“华粳2号”良种繁育技术
《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第5期27-27,共1页陈丹 吕玉亮 张安存 陈素芳 卢晓莉 
关键词:华粳2号 良种繁育技术 新品种 中粳稻 高产优质 品种审定委员会 武育粳3号 复合杂交 有限公司 
“武育粳3号”小穗细粒的成因及控制对策被引量:1
《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第2期59-60,共2页顾桂华 吴和生 何永垠 
关键词:小穗 发生情况 控制对策 成因 控制措施 东台市 气象资料 形成原因 
"武育粳3号"单产10500kg/hm^2精确施氮量的验证与氮素利用率研究
《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第6期24-25,共2页周大川 何高 孙长锋 李成 顾金銮 孙雨红 单爱容 祁建高 
研究水稻施氮量及其运筹方式,对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中粳"武育粳3号"在地力6000kg/hm2的情况下,设计单产10500kg/hm2目标产量,按斯坦福方程理论公式计算出水...
关键词:“武育粳3号” 氮素利用率 水稻 施氮量 生态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