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力量体制

作品数:58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军事更多>>
相关作者:邵中印张文标龙心刚刘庆姚有志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管子学刊》《党史纵横》《山西老年》《西南民兵》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民兵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论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新特点
《中国民兵》1998年第7期38-38,共1页陈莉 李强 刘志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等为中心的高科技直接涉足军事领域,不仅使武器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改变了未来战场的作战方式,因而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与以往的革命战争相比出现了...
关键词:高技术条件 人民战争 新特点 未来战争 兵种 未来高技术 斗争形式 武装力量体制 霸权主义 军事斗争 
第一讲 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体制
《中国民兵》1998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了满足许多读者的要求,依靠总参动员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我国“后备军官大学第一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人武系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刊特设的《民兵军事知识讲座》从这一期开始和大家正式见面了。 开办这一讲座,是力求通过刊...
关键词:基干民兵 预备役部队 武装力量体制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作战任务 兵种 军事知识 勤务 军种 武装组织 
’94民兵政治教育四课(二)——中国民兵是一支伟大的战略力量
《中国民兵》1994年第5期23-25,共3页
这一课,集中讲一讲我国民兵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一 中国民兵是一支伟大的战略力量 (一)战略地位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不动摇,决定了民兵的战略地位。1978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兵...
关键词:国民兵 民兵建设 政治教育 人民战争思想 民兵工作 国防后备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战略地位 武装力量体制 民兵组织 
英姿勃发的国防新军——锦州预备役师成长历程纪实
《中国民兵》1993年第5期3-8,共6页姚广发 付彪 赵晓玉 方十可 
今年,是我国预备役部队诞生十周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为了这支部队的组建、发展与壮大,从戎马一生的共和国元勋到普普通通的预备役官兵,他们千思百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上下求索,用心血和汗水在神州大地上描...
关键词:预备役师 预备役部队 英姿勃发 预备役官兵 我国国防建设 军事历史 辽宁省军区 民兵工作 预备役工作 武装力量体制 
下大力 抓基层 一抓到底
《中国民兵》1991年第12期1-1,共1页本刊评论员 
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强调,部队建设要抓落实,抓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也要抓落实,抓基层。为什么民兵、预备役工作要强调落实到基层?这是因为,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是适应国际大气候.防御侵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预备役工作 基层建设 武装力量体制 预备役部队 人武部政委 军事落实 来之能战 国际形势 政治落实 部队基层 
新师雄风
《中国民兵》1991年第7期18-19,共2页宋太平 
当优化武装力量结构,改良维持军力的防务政策纷呈全球的时候,中国武装力量体制改革出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启动。1983年7月,中原大地上第一支预备役部队诞生了。 8年铸一剑,出鞘露锋芒。1991年4月5日,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中将和河南省副...
关键词:预备役师 预备役部队 武装力量体制 张万年 师雄 胡悌 济南军区 炮兵团 进攻演习 副参谋长 
永不消逝的电波——来自辽宁某预备役通信团的报告
《中国民兵》1991年第2期8-9,共2页郭春晓 李俊涛 
在中国武装力量体制实现重大改革的新格局中,预备役通信部队元疑是后来者。然而,这支年轻的国防新军却正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特殊风采,出现在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请看来自全军预备役部队训练试点单位——辽宁某预备...
关键词:预备役部队 武装力量体制 通信部队 训练试点 编制序列 训练先进单位 请看 团政委 通信枢纽开设 决胜千里之外 
呼声与回声
《中国民兵》1990年第1期43-43,共1页
编辑同志: 人武部移交地方后,总参、总政及劳动人事部就人武干部工资待遇问题专门发出(1986)102号文件,文件规定原正团级部长、政委继续留任的要“保留原级待遇”。但我们地区9县1市移交地方的正团职9人其工资标准一律按公安干警副处4...
关键词:人武干部 移交地方 正团职 劳动人事部 工资标准 专武 原级 军事教研室 武装力量体制 干部总数 
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概念有待澄清
《中国民兵》1989年第12期19-19,共1页汤宪才 
自从新《兵役法》规定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以来,不少同志对“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概念,在认识上有分歧。一种意见是,传统的“三结合”
关键词:武装力量体制 《兵役法》 成建制 地方部队 内卫 现代条件 主力兵团 地方兵团 人民自卫军 战争形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