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理研究

作品数:573被引量:3827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姬水英吕选民王豪石景洋周贻谋更多>>
相关机构: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被引量: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第21期110-111,共2页程衍会 李培鉴 
经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药理研究,发现不少药物具有双向作用,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重点之一,所谓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系指某一中药即可使机体从亢进状态向正常转化,也可使机体机能低下状态转为正常状态,因机体所处的病理状态不同产生截然...
关键词:中药 双向调节 药理 
金银花——抗菌之王被引量: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第13期84-84,共1页
【歌诀】广谱抗菌王双花,甘寒清热宣散机。芳香透达除邪气,清解血毒热疮痢。【释义】金银花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金银花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常用治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其甘寒,能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痈外...
关键词:广谱抗菌作用 金银花 现代药理研究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 甘寒 外痈 
半夏泻心汤现代药理研究浅述被引量: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第19期73-73,共1页赵建一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为辛开苦降法之代表方剂,由清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物组成。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之功效,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溃疡病、幽...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药理研究 文献综述 
浅谈甘草的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被引量:1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第18期63-64,共2页高静芳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主产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东北等地。以干燥根及根状茎入药。因其长相俊秀,性味甘甜,故又别名美草、蜜甘、蜜草、甜根草、蕗草;又因其独特的功能而倍受历代国家所钟爱,故又有"国老...
关键词:中药学 丹草 文献综述 
诸云龙佐使药物及现代药理研究的运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第9期127-127,共1页王丽娟 张国江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项目
诸云龙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由于诸老在中医药传承工作中的突出贡献,2006年12月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在全国表彰大会上,诸老做了题为"扎扎实实...
关键词:老中医继承 佐使药物 现代药理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3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23期68-68,共1页张根荣 
黄芪系豆科植物黄芪干燥的根,味甘微温,为中药益气药,有补益脾肺、益气补阳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1],含有黄芪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作用.黄芪注射液...
关键词:黄芪 黄芪注射液 药理研究 临床应用 综述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临床新用被引量:2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第15期72-72,共1页朱瑄 
黄芪系豆科植物黄芪干燥的根,味甘微温,为中药益气药,有补益脾肺、益气补阳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含有黄芪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具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作用,还能清除...
关键词:黄芪 黄芪注射液 药理研究 临床应用 
罗布麻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第6期187-,共1页翟丽莉 吕建华 
  罗布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Apoeynum venetum L.的叶或全麻草.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经.功用:平抑肝阳,清热利尿.主治:头晕目眩、失眠、水肿、小便不利等.现代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力衰竭等.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开水泡服,3...
关键词:罗布麻 现代药理研究 临床应用 
生地黄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2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第8期986-986,共1页王朴 
地黄别名酒壶花、山烟、山白菜。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化学成分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性味归经:鲜地黄性寒,味甘苦。地黄性寒,味甘。归...
关键词:生地黄 中药药理学 临床 中药学 
白术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被引量:6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第6期609-610,共2页白明学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于潜白术。来源: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10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化学成分: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苍术酮(atracty10ne)、白术内酯A、B(butenolideA,B),另含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羟...
关键词:白术 中药药理学 临床分析 药理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