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热

作品数:305被引量:773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谢建兴谢晓华崔学教陈育忠陈铭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开卷有益(求医问药)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中药大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3年第9期13-14,共2页高俊君 
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首载于汉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一味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的良药,备受医家的青睐。因其个大、色黄,故名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唐代《千金要方》称大...
关键词:《千金要方》 药学专著 吴普本草 中药大黄 传统医学 泻热 药录 炮制方法 
泻热通肠数大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9年第7期37-38,共2页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和番泻甙等。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药理作用。
关键词:掌叶大黄 泻热 现代药理研究 蒽醌类衍生物 唐古特大黄 蓼科植物 药用大黄 化学成分 
半夏泻心汤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4年第5期1-1,共1页
关键词:泻心 小柴胡汤证 胸中痞满 炙甘草 苦寒泻热 人参 黄连 脾胃之气 半表半里 焦气化 
泻热利水通淋好——漫谈八正散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8年第7期28-28,共1页王建玲 
“淋”的名称,始见于《内经》,《金匮要略》称之为“淋秘”,主要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淋刺痛、小腹拘急的症状。后世又根据其症状表现的特点不同进行了分类。如小便排出砂石的称“石淋”,尿浑浊如米泔水或脂的称为“膏淋”,尿血而痛为“...
关键词:八正散 泌尿系结石 急性发作期 通淋 气阴两虚 利水 《内经》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泻热 输尿管结石 
小儿多汗症的辨证施治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997年第4期21-21,共1页刘启明 
小儿多汗症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病,多发生于,2~6岁体质虚弱的儿童,故又称“虚汗症”。一般虽有阴虚者盗汗,气虚者自汗的说法,但小儿的盗汗、自汗多由表虚不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或脾胃湿热所致。中医治疗小儿多汗症的辨证施治,一般可分...
关键词:小儿多汗症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 营卫不和 脾胃湿热型 儿科病 指纹 阴阳失调 舌质淡 健脾泻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