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审视

作品数:337被引量:935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爱红何强熊晓正辜德宏唐林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历史地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改造与动员:中央苏区时期兴国扫盲教育的历史审视
《农业考古》2024年第6期135-140,共6页廖剑南 谢流琦 廖声丰 
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中央苏区时期兴国扫盲教育的历史审视”(项目编号:23QN025)。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县推行了多项大规模的社会改造运动,而扫盲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顺利推进扫盲教育,兴国县根据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各项规定,建立精干高效的扫盲机构,切实解决扫盲师资不足的问题,利用形式...
关键词:中央苏区时期 兴国 扫盲教育 
山河四省名人 为何从“盛产”走向“稀缺”?
《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第10期206-221,共16页郑骁锋 
从历史审视山河四省的名人,你会发现南宋是一个分水岭:南宋之前的山河四省名人,可谓灿若星河,交相辉映;南宋以后,山河四省名人数量则突然呈现断崖式下降。由“盛产”到“稀缺”,山河四省名人数量的变化,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我国经济、文化...
关键词:历史审视 地理空间 稀缺 分水岭 核心要素 名人 交相辉映 南宋 
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艺术创作特征历史审视
《大观(论坛)》2024年第3期57-59,共3页王建树 
探讨近代中国严肃歌剧的历史背景、代表性作品以及艺术成就与挑战。从创作背景、剧本结构、音乐特征和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王昭君》《秋子》《银山下》三部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这些歌剧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传达爱国主义、文化...
关键词:近代中国严肃歌剧 艺术创作特征 历史审视 
清末师范教育与教师检定制度发展演进的历史审视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林钧 畅肇沁 
2021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研究”(21YJA880010)。
师范教育作为培养师资的教育制度肇始于清末教育改革时期。之后为扩大教师数量,确保教师质量,清政府颁布教师检定制度。通过历史研究发现,清末师范教育与教师检定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关系,即师范教育发展失范所导致的教师数量严重不...
关键词:清末教育改革 师范教育 教师检定制度 
“铁打庐州”的历史审视、概念辨析及内涵考察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年第4期12-18,共7页张亮 马功文 
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宋代以来徽州礼学思想的演进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2AH040039);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红色建筑文化转化为思政课教学资源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21jyxm0268)。
合肥古称庐州,有“铁打庐州”之誉。作为一座内陆城市,在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合肥表现出突出的军事功能,至明朝时期形成了“铁打庐州”的历史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对几千年合肥城池发展的一个总结,在城市发展特征中,合肥先后有“吴头...
关键词:铁打庐州 历史审视 合肥历史地位。 
走出神话: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成就的历史审视
《安徽史学》2022年第5期89-97,共9页刘巍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在艰难的环境中曲折前行,其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和为国育才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但是,受制于政局动荡、师资短缺、经费有限等不利因素,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没有为工业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充足的优质人才,也未...
关键词:民国 高等教育 大学 教育经费 
百年中国红色美术创作的历史审视被引量:4
《唐都学刊》2022年第4期102-107,共6页董海鹏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研究——以全国美展陕西获奖作品为例”(19JK0027)成果;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建国七十年来陕西红色美术创作研究”(2019K042)成果;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百年红色文化创意元素助力陕西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究”(S202010721072)成果。
“红色美术”是中国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符号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红色美术”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近百年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息息相关。不少美术工作者以红色美术创作为己任,产出了一些...
关键词:百年中国 红色美术 重要成果 当代价值 
全面抗战前夕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的历史审视被引量:1
《档案与建设》2020年第4期89-94,共6页任谢元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设计文献研究”(19ZD22);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20世纪上半叶济南手工艺行业形态及经营方式研究”(编号:18CWYJ10)阶段性研究成果。
1937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是当时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展会盛事。展览筹备过程虽有曲折,但在政府强有力的介入推动下,展览会取得成功,引起很好反响。此次展览会有政府的运作,甚至成为其实现经济、政治诉求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手工艺品 展览 民国 
节日与抗战:以战时重庆春节为中心的历史审视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9年第2期102-109,142,共9页汪浩 周勇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抗战工程一般项目“战时重庆的贡献与地位”(项目号:2017YBKZ04)的阶段性成果;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海外抗战大后方档案、文献、影像史料整理研究”(项目号:2016-ZDZX01)的阶段性成果
全面抗战爆发后,传统的中国春节打上了战争烙印。中国人民在战争阴霾中度过了八个农历新年。重庆是战时国民政府驻地,春节时期,重庆人民节日不忘抗战,积极组织和实施了劳军献金、节约过节等活动。战时的春节成为陪都民众战时动员的关键...
关键词:抗战时期 春节 重庆 战争动员 
清后期西南边疆民族治理的历史审视(1851-1911)被引量:1
《文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6-11,共6页马亚辉 陈逸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西南边境管理研究"(18XZS039)阶段性成果
咸同时期西南边疆发生大规模起义,根源在于封建制度下的田产高度集中,祸植于清朝前期。为稳定西南边疆,清朝政府对连绵不绝的民族起事采取剿抚兼用的手段;光绪时期恢复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蠲免赈恤,革除积弊,但杯水车薪,西南边疆仍然民族...
关键词:清朝 西南边疆 民族治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