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

作品数:3212被引量:5484H指数:2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进曾耀农王进陈连锦林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电影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边缘意识下的自我言说:新历史主义影片观照
《电影文学》2024年第4期22-25,共4页陈佳 
自新历史主义传入中国后,分属不同代际的电影人从各自的理解出发实现了电影与该理论的互动,为国产历史题材电影注入了活力。第五代电影人以历史寓言引发民族自省,第六代电影人以底层叙事为社会边缘群体代言,其他不能被代际划分阵营的电...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边缘意识 自我言说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考古纪录片的类型创新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22年第23期64-69,共6页李娜 陈红梅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时代电影批评与文化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BC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分析了传统考古纪录片在创作上的困境,继而指出在新历史主义视角下,考古纪录片注重在大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元历史”的蛛丝马迹,通过“微观描写”“文本厚描”和“剧情化演绎”等方式实现对历史真实的多元解读。未来我国考古纪...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考古纪录片 类型创新 多元真实 “他叙事” 
传统、重构与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通史学派研究
《电影文学》2022年第7期81-87,共7页冀心蕾 
中国艺术研究院对电影通史的研究,从《中国电影发展史》开始至今,经历了通史意识生发、意识形态主导、当代集体史述直到多元阐释与个人书写,在近60年的历史激流中呈现出地域性、传承性与思想性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电影通史学派”。本文...
关键词:电影通史学派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新历史主义 集体史述 学术共同体 
贾樟柯电影中历史空间的建构与文化表征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21年第22期87-93,共7页李军 
贾樟柯将新历史主义的理念融汇于电影创作,在他的电影中,空间既是叙事的媒介,也是历史记忆的具象化。电影中的公共空间聚焦于特定历史阶段底层世界的公共表情,凝聚时代文化与价值追求的公共场所,体现社会流动的异乡空间。家庭空间则从...
关键词:贾樟柯 新历史主义 公共空间 家庭空间 
谜题、迷思以及迷影: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悬崖之上》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21年第17期110-114,共5页乔慧 
《悬崖之上》作为一部有关“历史的文本”和“文本的历史”的主流商业叙事大片,是描绘我国近代抗日保国战争的一个历史片段,也是作为建党一百年之际献礼歌颂我党革命精神电影创作中的一个文本,既是革命历史的再现,也是当下电影生产的主...
关键词:《悬崖之上》 谍战片 新历史主义批评 张艺谋 
论“刺秦”题材电影的新历史主义美学
《电影文学》2021年第16期84-86,共3页李鸣 
迄今为止,“刺秦”题材电影主要以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周晓文的《秦颂》,以及张艺谋的《英雄》最为知名。这几部电影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显现出了新历史主义的美学风格。三位导演根据需要,从历史的缝隙里寻找矛盾生发点,让现代话...
关键词:历史题材电影 刺秦 新历史主义美学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水形物语》的内涵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9年第4期79-81,共3页陈艳君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水形物语》的政治内涵体现为美苏冷战时期主流话语支配了影片中人物的身份塑形,途径一是成功学的驯化,二是对阶级、种族、性别和性冲突中的"他者"的压抑;但"他者"会颠覆主流话语,这种颠覆以作为边缘群体的"他者"大...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 《水形物语》 政治内涵 诗学内涵 
《第三度嫌疑人》中新历史主义文本叙事
《电影文学》2018年第19期152-154,共3页干瑞青 
影片《第三度嫌疑人》以特有的叙事文本来包含了是枝裕和导演对人性和社会法律体制的深沉思考。影片在一次次呈现犯罪嫌疑人三隅杀人动机的过程中,把律师重盛拖入了真相叙述的旋涡中。影片中,三隅高司的自我阐述充斥着对杀人事件的涂抹...
关键词:《第三度嫌疑人》叙事 新历史主义 文本 
《秦颂》与新历史主义
《电影文学》2017年第20期72-74,共3页谷小溪 
在新历史主义的跨学科拓展中,电影也成为其考察的对象。电影《秦颂》以战国末年秦国统一六国为背景,表现了秦始皇、高渐离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生死爱恨。影片注重历史细节,但在叙事上并不拘泥于史实的考证,历史成为文学文本的语境...
关键词:《秦颂》 周晓文 新历史主义 
电影《归来》的后现代解读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15年第20期97-99,共3页叶家春 曾杰 
张艺谋2014年的新作《归来》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然而对原著的大幅度精简使它备受争议。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张艺谋的改编策略,是基于现代语境的重写,是淡化宏大叙事、凸显小人物命运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本文将用读者接受理论和...
关键词:《归来》 后现代 接受理论 新历史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