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举隅

作品数:482被引量:60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林素财孙元莹袁红霞李岩周震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湖南中医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围刺法为主治疗皮肤病临证举隅被引量:5
《湖南中医杂志》2018年第5期123-124,共2页郝丹丹 白慧梅 
围刺法是针灸临床上常用刺法之一,由古代扬刺法发展而来。《灵枢·官针》记载:"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笔者通过跟师及临床观察,应用围刺法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皮肤病效果显著,现介绍运用围刺法治疗皮肤...
关键词:围刺法 皮肤病 验案 
葛根汤临证举隅被引量:1
《湖南中医杂志》2017年第11期90-91,共2页徐成振 刘淑琴 
葛根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有下利,葛根汤主之[1]。《金匮要略》痉湿暍篇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
关键词:葛根汤 慢性鼻炎 颈椎病 腰痛 验案 
围刺法治疗结节性疾病临证举隅被引量:10
《湖南中医杂志》2016年第8期136-138,共3页许峰巍 尚秀葵 王红星 
针灸围刺法首见于《灵枢·官针》,由古代"扬刺法"发展而来,现已成为针灸临床上治疗结节性疾病的常用刺法,其操作要点是:在结节中心最高点垂直刺入一针,针尖达到结节底部;在肿块边缘多针等距围刺,针尖与皮肤呈15°-45°刺向结节中心...
关键词:围刺法 结节性疾病 验案 
王化良治疗老年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证举隅
《湖南中医杂志》2016年第4期105-106,共2页孙璇 王化良 
高血压病现已成为现代人群中最"时髦"的疾病之一,且疾病日趋年轻化、复杂化、原发性,因此导致临床出现大量难治性高血压病,单纯使用一种降压药已经不能满足高血压病人群的需要。中医学特色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
关键词:高血压病 肝阳上亢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名医验案 王化良 
金匮肾气丸临证举隅被引量:1
《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第1期59-60,共2页葛亮 高鸣 邵朝弟 
"金匮肾气丸"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其作为经方的代表方剂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临床实践证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用其治疗众多内伤杂病。邵朝弟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知名的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
关键词:水肿 腰痛 癃闭 金匮肾气丸 
龙胆泻肝汤临证举隅
《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第1期61-62,共2页朱志龙 
龙胆泻肝汤乃金元四大家之李东垣氏所创,载于《兰室秘藏》一书。方中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山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助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为臣药;木通、泽泻、车前子利小便而除湿热;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 泻肝胆实火 临证 《兰室秘藏》 下焦湿热 金元四大家 清热泻火 龙胆草 
袁红霞教授应用启膈散临证举隅被引量:3
《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第5期75-76,共2页胡蓆宝 袁红霞 李燕 
"启膈散"出自于清代医家程钟龄(国彭)所著之《医学心悟》一书。方由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壳、荷叶蒂、杵头糠组成,具有润燥降气、开郁散结、化痰活血之功效。原方是为治疗"噎膈"而设,"噎膈"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
关键词:启膈散 异病同治 名医经验 袁红霞 
热刺法针刺风池穴为主临证举隅被引量:1
《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第5期76-77,共2页李艳 沈特立 
热刺法是张缙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创造的一种针刺手法,强调欲求热,须先求得良好的胀感,在胀的基础上求酸,然后用手握住针柄,使力贯于针中,或在天人地三部施以九阳数,以取热,或用三种简易取热刺法,即按针取热、刮针取热和搓针取热。...
关键词:取热刺法 针刺手法 风池穴 临证 临床经验 天人地 求术者 
择时用药临证举隅
《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第6期84-85,共2页贺坦然 
关键词:择时用药 子午流注针法 临证 十二经脉 调气血 营卫气血 周期性 纳支法 
大承气汤临证举隅被引量:1
《湖南中医杂志》2010年第5期99-100,共2页王存宝 
关键词:大承气汤 临证 历代医家 著名医家 病由邪生 攻邪已病 疑难杂症 张仲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