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

作品数:486被引量:110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王毅荣张伟陶功定袁嘉丽肖娴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医药临床杂志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浅论六淫与肺病的关系被引量:1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第4期408-408,共1页王斌 易玮 
六淫源于自然界气候反常,即六气太过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中医外感病因学说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六淫 肺病 病因学说 自然界 
柴蒿汤治外感久热不退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年第3期41-41,共1页胡永信 胡沛 
外感发热系六淫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若治不得法,则缠绵难愈;或辨证不确,则延误病情。笔者依据二十余年的临证实践,总结自拟柴蒿汤,用于治疗各种外感时邪所致的久热不退,疗效颇著。其基本方为小柴胡汤加青蒿、生鳖甲、地骨皮、元参...
关键词:基本方 生鳖甲 小柴胡汤 六淫 病毒侵袭 气阴两伤 二花 麻黄汤 生甘草 滋阴潜阳 
《伤寒论》时间治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年第2期56-57,共2页顾庆华 
笔者据仲景《伤寒论》中所论述的有关时间治疗学的内容,指导治疗某些难治性病例,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一、欲解时给药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天之六淫,能致人于病,天之阴阳亦能助人之正气抗邪外出。仲景根据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提...
关键词:伤寒论 治疗法 六经病 时间治疗学 六淫 临床应用 太阳病 禁汗 温经散寒除湿 舌质淡红 
《脾胃论》对预防保健学的贡献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1年第2期47-48,共2页刘学俭 
《脾胃论》是东垣脾胃学说的精华之论。他以脾胃为中心,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预防保健方法,兹简述于下: 一、调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劳逸、七情六淫。
关键词:《脾胃论》 预防保健 东垣脾胃学说 脾胃为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 气运衰旺图说 小便数 六淫 真阴 脾胃虚弱 
清法治五官科病验案四则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0年第3期36-37,共2页承忠委 田爱华 
眼、耳、鼻、喉位于人体最高之颜面部位,而外感六淫中的风、燥、火皆属阳邪,易轻扬犯上;内伤七情的“五志过极皆从火化”,且火性炎上,故五官科疾病以热证居多,清法遂成为治该科病最常用之法。笔者数十载临证用该法治五官科疾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五官科疾病 五志过极 外感六淫 火性炎上 阳邪 外障眼 寒包热 清胆汤 肝胆湿热 清解 
760例肠道病人舌苔象临床意义
《中医临床与保健》1990年第2期17-17,共1页冯勇 孟雷 
看病察舌是中医诊断的特色,中医学有“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的说法,为求验证,我们随机抽选本院肠道门诊1987~1989年度760例急性肠炎和急性菌痢病人,对其舌苔象进行统计分析。1.一般资料:男性392例,女性368例;年龄分组:20岁以下280例...
关键词:急性菌痢 急性肠炎 年龄分组 白苔 黄腻苔 随机抽选 黄苔 六淫 里热证 中医诊断 
慢性腹泄调脏法举要
《中医临床与保健》1989年第3期38-40,共3页胡国俊 孙弟维 
慢性腹泄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六淫之邪虽是泄泻一大致病原因,但“湿盛则濡泄”之湿邪,既有六淫所感,也有内伤所生。其中内伤致湿之困叉分属多途,且“湿”也并非是唯一致泄之邪,故不可以“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之一法以概其余。“总属...
关键词:濡泄 六淫 临床常见病症 痛泻要方 参等白术散 神疲 温肾健脾 补中益气汤 命门火衰 肺失清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