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中段

作品数:64被引量:39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刘树根鲁人齐罗啸泉王国芝何登发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学进展》《内蒙古石油化工》《地质科技通报(内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龙门山中段及邻区地壳密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启示被引量:4
《岩石学报》2014年第4期1179-1187,共9页王芃 张忠杰 张晰 韩颜颜 王敏玲 侯爵 徐涛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SinoProbe-03-02);国家973计划项目(2011CB808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418;41274090;41174075;41021063;41174043)联合资助
龙门山是我国东西构造、地貌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差异,是形成龙门山造山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龙门山的构造演化起着持续影响。为了解龙门山两侧壳幔结构差异,本文从重力角度探讨跨龙门山地区的地壳密度结构。我...
关键词:龙门山 四川盆地 EGM2008 密度结构 
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汶川M_S8.0地震同震破裂断层识别及其浅、表构造特征被引量:3
《地质科学》2011年第3期607-619,共13页鲁人齐 何登发 John Suppe 孟征 高金尉 贺鸿冰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9906)资助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在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断裂带产生的地表破裂,是该地震产生的第二大地表破裂带。综合应用地质、钻井以及二维、三维地震数据,利用横贯前山带的多条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对彭灌断裂带产生同震破裂的断层进行准确识别和解...
关键词:地震解释 轴面分析 地表破裂 同震破裂断层 彭灌断裂带 龙门山中段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的结构、形成与演化被引量:12
《地质科学》2010年第4期997-1010,共14页鲁人齐 何登发 John Suppe 马晓鸣 桂宝玲 王明健 高金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CB202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0739906)资助
本文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浅层滑脱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T_3~x3)的碳质页岩夹煤层,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
关键词:地震剖面 滑脱断层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演化 龙门山中段 龙泉山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构造楔的发现及其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动力学机制的约束被引量:10
《地学前缘》2010年第5期93-105,共13页鲁人齐 何登发 John Suppe 管树巍 马晓鸣 王明健 桂宝玲 高金尉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6CB202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9906)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山前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垂向上具有多套滑脱层。其中深层次滑脱层位于前震旦系基底深度约(19±2)km的地方,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叠加构造楔,构造楔是龙门山中段...
关键词:地震剖面 滑脱层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楔 几何模型 运动学 龙门山中段 
龙门山中段推覆体内流体包裹体特征被引量:2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394-398,共5页王国芝 刘树根 徐国盛 李国蓉 
国家 973项目 (G1 9990 43 3 0 9)
采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龙门山茂汶推覆体和彭灌推覆体内流体特征 ,讨论了盆山间流体的温度、盐度变化规律和流体可能的流动方向。研究表明推覆体内流体的均一温度为 1 0 1 .9~ 2 2 6℃ ,压力为 1 3 .5~ 1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龙门山 推覆体 流体迁移 温度 盐度 压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