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证

作品数:416被引量:79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友堂傅文录王强蒋健张华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医师在线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
《医师在线》2021年第31期42-43,共2页杨峰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近年来中风的发生率也逐步升高,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而中风后肢体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发病率较高,持续而难以忍受的疼痛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后出现的肢体...
关键词:肢体疼痛 中风后遗症 中风历节病 脉证并治 合而为痹 中老年人群 风寒湿 仲师 
桂枝麻黄各半汤皮肤科验案举隅
《医师在线》2021年第24期39-40,共2页张存龙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23条,原文曰“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
关键词:太阳病 阴阳俱虚 发热恶寒 脉证并治 桂枝麻黄各半汤 验案举隅 脉微 皮肤科 
涤痰汤加减治疗中风后舌强语謇
《医师在线》2021年第20期38-38,共1页杨峰 
中风后舌强语謇,是指患者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受到一定的损伤,致使说话、阅读、理解等语言交流能力障碍。中医称为“喑痱”“风痱”“难言”“不语”等,《素问•脉解》云:“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
关键词:语言交流能力 中风历节病 脉证并治 语言中枢 舌强 少阴 仲师 阳盛 
应用乌梅丸治厥阴病临床心得
《医师在线》2020年第19期44-45,共2页顾文政 
乌梅丸首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在《伤寒论》的“厥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皆可见。原方由乌梅、细辛、桂枝、黄连、附子、川椒、干姜、黄柏、当归、人参组成,主治蛔厥...
关键词:乌梅丸 《伤寒杂病论》 脉证并治 临床心得 厥阴病 张仲景 蛔厥 久痢 
厚朴排气合剂治疗胃石症被引量:1
《医师在线》2020年第18期37-37,共1页杨峰 
胃石症,又叫胃结石,多因空腹吃柿子、鲜山楂、黑枣等果实所致,属中医的“果积”“积聚”等范畴,如吃柿子引发胃石症,则称为“柿石症”。仲师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中说:“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
关键词:胃石症 脉证并治 景岳全书 明代医家 厚朴排气合剂 张介宾 胃结石 仲师 
当归四逆汤,温阳通经治腹痛被引量:1
《医师在线》2020年第6期38-38,共1页杜斌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所谓“四逆”,手足厥寒也。患者多因阳气亏虚,四肢失于温养而致。当归四逆汤以散寒通脉立治,主要适用于以血虚寒滞、湿痹挛痛为主的病证。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 脉证并治 厥阴病 阳气亏虚 脉细 湿痹 四逆 通脉 
小儿推拿治疗哮病
《医师在线》2019年第32期42-43,共2页张福君 
哮病,古称“喘鸣”“上气”。《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其中提到的“上气”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哮病”。而射干麻黄汤,如今依然是临床上治疗寒哮的常用方。
关键词:射干麻黄汤 脉证并治 哮病 喘鸣 喉中 寒哮 上气 《金匮要略》 
葛根汤在腰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医师在线》2019年第24期39-39,共1页王世彪 
葛根汤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是治疗外感病的经典经方。多年来,我们临床应用葛根汤加减辨证治疗腰椎病效果显著。
关键词:腰椎病 临床应用体会 脉证并治 太阳病 外感病 葛根汤 经方 辨证治疗 
黄连汤治疗上热下寒证1例被引量:1
《医师在线》2019年第24期40-40,共1页杜斌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共有七味药:黄连三两,炙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方中黄连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温胃中之寒,温...
关键词:脉证并治 温中止痛 降逆止呕 上热下寒 黄连汤 呕吐者 太阳病 温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