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舍维奇

作品数:390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冬梅高放秦晖赵海峰宋健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黑山与塞尔维亚相互驱逐大使的背后
《世界知识》2021年第2期74-74,共1页徐凤江 
2020年11月28日,黑山外交部以"干涉内政"为由宣布驱逐塞尔维亚驻黑山大使弗拉迪米尔·博若维奇。塞尔维亚外交部随后依据对等原则宣布黑山驻塞大使塔尔赞·米洛舍维奇"不受欢迎",要求其于72小时内离塞。但在11月29日,塞尔维亚以维持"合...
关键词:米洛舍维奇 对等原则 联邦共和国 塞尔维亚 干涉内政 黑山 南斯拉夫 不受欢迎 
黑山总统久卡诺维奇
《国际研究参考》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董一凡 
米洛·久卡诺维奇(Milo Dukanovc)是黑山政坛的长青树,先后任七届总理、两届总统。久卡诺维奇带领黑山取得独立,是黑独立之父,广为民众爱戴。2018年4月15日,久在黑大选中获胜,当选总统。久卡诺维奇长期奉行对华友好的政策,积极推动中黑...
关键词:诺维奇 米洛舍维奇 
塞尔维亚枪声已息,乐声嘹亮
《人物》2013年第10期152-155,共4页金家锐 
虚妄的英雄主义与被迫害的委屈感,曾经给这里带来极具毁灭性的民族主义。强大的南斯拉夫瓦解了,族群关系撕破了,大塞尔维亚美梦破灭了。幸好,被历史惩罚了的国度惊醒过来,真诚地放下枪炮,在硝烟散尽的魔幻土地上,疯狂地歌唱起来。
关键词:诺维萨德 铁托 科索沃战争 米洛舍维奇 克罗地亚人 巴尔干地区 战争罪行 族群关系 民族冲突 人间悲剧 
一个真正的独立知识分子
《新民周刊》2013年第34期23-23,共1页郑若麟 
真正的独立知识分子,是只忠实于自己信念的人。近日,雅克·维尔热与世长逝了。这是一个中国人颇为陌生的名字。但在法国却家喻户晓、极具争议。作为一个著名的律师,他曾为之辩护的名录包括很多被西方视为"恶魔"
关键词:戴高乐主义 科齐 法治精神 战争罪行 国际关系格局 法国总统 历史进程 国家主权 孤独者 米洛舍维奇 
死亡:在米洛舍维奇、萨达姆、本·拉登和卡扎菲之间
《世界知识》2011年第21期14-19,共6页章迪禹 高君扬 殷罡 达巍 
卡扎菲该死吗,该这样死吗 对话:卡扎菲,到底是个什么人 章迪禹(以下简称“章”):10月20日卡扎菲死讯传出的同时,对他的死因就出现了很多说法、疑问和争议。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是死了,而且是以这样的方式死去的。或许对利比亚...
关键词:卡扎菲 米洛舍维奇 萨达姆 死亡 拉登 反对派 利比亚 死因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刑警学院代表团对我院进行友好访问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应王世全院长的邀请,以塞尔维亚警察总署副署长布拉尼斯拉夫·米特罗维奇为团长,贝尔格莱德刑警学院院长戈兰·米洛舍维奇、副院长热利科·尼卡奇、塞尔维亚内务部国际合作局官员娜塔莎·久卡诺维奇为团员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刑警学...
关键词:贝尔格莱德 塞尔维亚 刑警学院 友好访问 代表团 米洛舍维奇 副院长 国际合作 
克林顿为何不敢披露炸中国使馆内幕
《报刊荟萃》2009年第8期64-65,共2页
轰炸中国大使馆,打掉米洛舍维奇的所谓“精神支柱”,打击南斯拉夫人民抗击北约的战斗士气,达到扭转战局。便捷取胜的目的。当然。这也是对同情南斯拉夫、反对北约战争行动的俄罗斯的一个警告。
关键词:中国大使馆 克林顿 内幕 南斯拉夫 米洛舍维奇 精神支柱 俄罗斯 北约 
塞尔维亚2008年大选与社会党政策的转变被引量: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1期53-60,共8页甄鹏 
20世纪90年代,塞尔维亚社会党曾是主要执政党,其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所鼓吹的"大塞尔维亚主义",成为引发当时大规模流血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社会党沦为在野党。2008年大选前后,社会党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主张民族主义走向亲西...
关键词:塞尔维亚 社会党 政策 米洛舍维奇 
卡拉季奇:把逃亡演绎成艺术
《新世纪周刊》2008年第22期94-96,共3页夏石 
这个通缉13年的战犯被抓之前,就生活在追捕者的眼皮子底下,并目还泡吧、交女友、开设个人网站、在公众面前演讲"他又来了","疯人院"酒吧店主科维亚尼奇对这位说话客气的客人印象不错。达比奇医生长着满脸的大胡子,一年前开始光顾酒吧,...
关键词:塞尔维亚 塞族共和国 前总统 国际刑事法庭 艺术 波黑 米洛舍维奇 萨达姆 前南斯拉夫 伊拉克 
卡拉季奇被捕折射西方唯利原则
《共产党员》2008年第9期58-58,共1页
南斯拉夫分裂为几个国家之后,各国就爆发了内战,人数最多的信仰东正教的塞族、各族穆斯林、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之间相互混战。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塞族则只有俄罗斯的精神支持。塞国只能吞下苦果。在塞国前总...
关键词:西方 被捕 折射 克罗地亚 米洛舍维奇 南斯拉夫 精神支持 卡拉季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