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函数

作品数:458被引量:2335H指数:3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吴庆举田小波陈九辉刘启元吴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地学前缘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接收函数揭示的藏南错那洞穹窿地壳结构
《地学前缘》2024年第1期170-180,共11页蔡蔚 卢占武 黄荣 李文辉 罗银河 王光文 穆青 程永志 陈司 王冠 陈子龙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647);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Sinoprobe Lab:2022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62109,42174124);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技术部专项(MSFGPMR2022-4);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BNORSG-20221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3AFD211)。
位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前缘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是研究陆陆碰撞过程中地壳增厚和深部岩浆活动的典型区域之一。北喜马拉雅穹窿带作为其中重要的伸展构造,其形成过程与造山运动引起的地壳增厚以及地壳深熔作用引起的地壳流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错那洞穹窿 短周期密集台阵 远震P波接收函数 共转换叠加成像 地壳结构 
中国大陆东南缘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地学前缘》2023年第5期408-419,共12页李强 吴建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104091)。
自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东南缘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尤其是晚中生代发生了剧烈的岩浆活动。研究该区域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有助于增进对壳幔相互作用及其动力学过程的理解。本文利用中国大陆东南缘90个固定地震台站(包括88个福...
关键词:中国大陆东南缘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福安—南靖断裂带 
RF-RTM成像方法研究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线性台阵下方地壳结构
《地学前缘》2023年第5期358-368,共11页姜小欢 黄荣 朱露培 卢占武 罗银河 张荣堂 徐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基金项目(SKLGED2022-4-2);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Sinoprobe Lab:202206);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MSFGPMR2022-4);武汉轻工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资金项目(2022RZ015);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BNORSG-202214)。
本文基于2017年7月8日至2017年8月2日在西准噶尔地区布设的一条100 km的线性台阵,从记录的三分量波形数据中计算出P波接收函数,采用接收函数逆时偏移(RF-RTM)方法获得了台阵下方地壳结构成像结果。结果表明测线下方扎伊尔山和准噶尔盆...
关键词:接收函数 逆时偏移 密集台阵 西准噶尔 地壳结构 
利用接收函数H-κ-c叠加方法约束武陵山重力梯度带地壳结构被引量:2
《地学前缘》2023年第5期369-383,共15页穆青 黄荣 严加永 卢占武 罗银河 张永谦 姜小欢 文宏斌 魏鹏龙 周万里 
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Sinoprobe Lab:202206);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MSFGPMR2022-4);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2年基金项目(SKLGED2022-4-2);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放基金项目(BNORSG-202214)。
贯穿中国内地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被认为是东亚重要的岩石圈分界线,本文利用布设在武陵山重力梯度带的43个国家地震局固定台站和10个流动宽频台站的观测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并挑选了共计12 739条...
关键词:武陵山重力梯度带 接收函数 H-κ-c叠加 地壳结构 
接收函数成像揭示东昆仑断裂带及其周缘地壳结构
《地学前缘》2023年第4期270-282,共13页仝霄飞 徐啸 郭晓玉 李春森 向波 余嘉豪 罗旭聪 袁梓昭 林燕琪 时宏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4097,42274120,41874102);科学技术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项目(2019QZKK0701)。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持续进行着穿时性的向东逃逸,而东昆仑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正是这种变形的表现。正确地厘定断裂的位置与地壳结构,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高原的变形、应力传递和物质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大...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 接收函数 青藏高原东北缘 塔藏断裂 
拉萨地体东南缘地壳深部结构
《地学前缘》2023年第3期221-232,共12页徐啸 余嘉豪 向波 郭晓玉 李春森 罗旭聪 仝霄飞 袁梓昭 林燕琪 时宏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4097,41874102,42274120,U1901214);科学技术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2019QZKK0701);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引进项目(2017ZT07Z066);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项目(311021003)。
拉萨地体南缘作为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最前缘是研究碰撞带地壳接触关系的最佳区域。拉萨地体东南部在新生代陆陆碰撞前还经历了中生代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的俯冲演化阶段,多期次构造演化导致地壳结构复杂,致使不同分辨率地球物理方法观测地...
关键词:拉萨地体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短周期密集台阵列 接收函数 
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Moho形态研究:以接收函数3DCCP方法为例被引量:3
《地学前缘》2023年第2期57-67,共11页李春森 徐啸 向波 郭晓玉 吴优 吴佳杰 罗旭聪 余嘉豪 仝霄飞 袁梓昭 林燕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4102,41974097,42274120);科学技术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1)。
正在进行的印度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研究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印度地壳与欧亚大陆地壳的深部构造接触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当前Moho几何结构展布研究争议最大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
关键词:北喜马拉雅 接收函数 3DCCP 3D Moho结构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错那裂谷的地壳结构被引量:4
《地学前缘》2022年第4期221-230,共10页吴佳杰 徐啸 郭晓玉 卢占武 吴优 向波 于洋 李春森 余嘉豪 仝霄飞 罗旭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4097,41874102,U1901214);科学技术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研究课题(2016YFC0600301);广东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深部地球探测与资源环境团队项目(2017ZT07Z066)”。
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印度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而形成。为何在挤压造山的碰撞前缘形成代表垮塌的藏南裂谷系存在巨大的争议。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裂谷的地壳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各裂谷带的起始活动年代自西向东逐渐年轻。本研究选取...
关键词:错那裂谷 短周期密集台阵 接收函数 地壳弱化 
祁连山中部地壳各向异性研究:来自远震接收函数的证据被引量:10
《地学前缘》2022年第4期265-277,共13页周鹏哲 高锐 叶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4106,41704092,41874102)。
青藏高原的隆升由印度-欧亚板块的碰撞而驱动,其生长演化,特别是从内到外的扩展机制仍尚存争议。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向东北扩展的前缘位置,其地壳结构与各向异性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向北扩展的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祁连山中部是青藏高原...
关键词:祁连山 地壳各向异性 接收函数 H-κ-c叠加 
远震数据显示贝加尔裂谷带北穆伊斯克(Severomuysk)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精细结构
《地学前缘》2022年第2期378-392,共15页Valentina V.MORDVINOVA Maria A.KHRITOVA Elena A.KOBELEVA Mikhail M.KOBELEV Evgeniy Kh.TURUTANOV Victor S.KANAYKIN 
通过贝加尔裂谷系统北穆伊斯克(Severomuysk)段的密集地震台站线性网络获得的远距离强震记录,并利用P波接收函数技术,揭示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复杂分层块状结构。横波速度的分布表明构成北穆伊斯克地壳的地块具有不同性质。这些地块的...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 P-波接收函数 地震速度剖面 西伯利亚克拉通 贝加尔裂谷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