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口服液

作品数:208被引量:41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振巍郝宝成石磊白丹丹王学红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市药品检验检测研究中心河南全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济南军区后勤科研立项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成药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热解毒口服液薄层鉴别的改进被引量:4
《中成药》2007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吕彬 
关键词:清热解毒口服液 TLC 绿原酸 连翘苷 
清热解毒口服液醇沉工艺的优选被引量:2
《中成药》2006年第3期439-440,共2页马刚欣 
关键词:清热解毒口服液 醇沉液pH值 黄芩苷含量 
壳聚糖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探讨被引量:28
《中成药》2000年第4期299-300,共2页彭智聪 张少文 刘德焱 刘勇 梁永红 
目的 :探讨壳聚糖絮凝法能否代替乙醇沉淀法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方法 :壳聚糖应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澄清 ,并与药典的醇沉制备方法比较 ,通过对绿原酸、栀子甙进行定性和对总黄酮进行定量测定 ,并进行了稳定性比较。结果 :...
关键词:壳聚糖 消热解毒口服液 澄清工艺 中药 
清热解毒口服液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
《中成药》2000年第3期237-237,共1页王晓玲 徐银伍 
目的:将原标准中两项薄层鉴别组合为一项,改进层析条件。方法: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关键词:清热解毒口服液 薄层色谱法 鉴别 中药 
高速离心法与水醇法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9
《中成药》1997年第8期3-4,共2页谢秀娟 张定佳 王思功 孙亚云 陈志峰 
采用高速离心法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与水醇法进行比较,检测其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高速高心法,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有效成分损失少,成品色泽深且澄明,黄酮的含量显著高于水醇法。
关键词:高速离心法 水醇法 清热解毒口服液 
清热解毒口服液生产工艺及质量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4
《中成药》1997年第5期7-8,共2页何广政 张杰 程爱国 
采用澄清吸附沉淀法和醇沉法相结合,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的生产.通过对留样的质量跟踪考查,质量稳定,工艺可行。
关键词:清热解毒口服液 生产工艺 稳定性试验 
清热解毒口服液质量控制的研究被引量:2
《中成药》1997年第1期11-13,共3页周芝芳 林志红 庄向平 袁雅美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口服液中的黄连、石斛进行了鉴别;采用RP—HPLC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进行了含量测定。定性及定量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石斛碱 盐酸小檗碱 薄层色谱法 清热解毒 口服液 
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中栀子甙的薄层扫描定量
《中成药》1994年第4期13-14,共2页郜迎晨 
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小儿清热解毒日服液中栀子甙的含量。本方法直接点样,快速、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101.67%,变异系数为3.74%。
关键词:儿童 清热解毒 口服液 栀子甙 测定 
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药理研究被引量:3
《中成药》1991年第7期24-25,共2页王林 郭胜典 王宗伟 路秀珍 庄严 
清热解毒口服液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IgG、溶血素等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口服液及其主要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抑抑菌作用,尤其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作用较强。药物毒性较小。
关键词:清热解毒 口服液 药理 
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绿原酸的薄层扫描测定被引量:15
《中成药》1989年第8期14-15,共2页刘伟 杜天信 郑松波 黄少伟 周有恒 李素梅 
金银花为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的主药,绿原酸为其有效成分之一。本文研究了绿原酸的薄层扫描测定方法,并对10个批号的口服液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其中绿原酸的含量。该法简便,直接定量,灵敏度高,可做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清热解毒液 儿童 绿原酸 薄层扫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