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词

作品数:26被引量:9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周玉琨吴传飞罗聿言伍玉婵黎昌友更多>>
相关机构:通化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常德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汉字文化》《咬文嚼字》《时代文学(上半月)》《语言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日文中的汉源借形词及其回归——《论侨归词》续补
《汉字文化》2018年第20期3-9,共7页黎良军 
把现代汉语中的"本质""广场""饱和"之类判为日源借形词不符合实际,日文中的这类词才是真正的汉源借形词。一个词的构词成分的语源,是判定该词所属语种的决定性因素。日文中的汉源借形词的"形",不止是个书写符号,还是形中有义的汉文原词...
关键词:汉源借形词 日构 语源和义源 侨归词 训读汉源借形词 
凉还是热?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6年第9期9-9,共1页谢晓明 
2005年7月12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到人民大学演讲,时任人大校长纪宝成在致欢迎词时说:“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此话一出,立即引发了一场对“七月流火”的词义及用法乃至国学复兴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七月流火”是一...
关键词:七月流火 郁慕明 纪宝成 《文汇报》 特别提示 当代汉语 大慈寺 借形词 近代汉语 授衣 
日源借形词的语义形成过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08-111,共4页刘波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L13DYY050)
分析了日源借形词大量引入汉语的原因,以及借词语义的认知加工过程,认为日源借形词的语义构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从心理词库寻找对应的语义进行语义构建,用思维推理的方式进行语义构建,用语码转化的方式进行语义构建。
关键词:日源借形词 认知加工 语义构建 
汉语中的借形词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学界(理论版)》2013年第1期146-147,共2页华若云 
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本文主要讨论了汉语特有的外来词-日语借形词。借形词在中日语言中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在...
关键词:外来词 借形词 对外汉语教学 
从日语借形词和英文字母词看我国借形词的发展
《科学时代》2010年第6期200-201,共2页高然 尤水涌 
在研究外来词的译借方式的时候,音译词、意译词、混合词、音译兼意译、仿译词是传统的研究内容,而借形词一直受到忽视。本文将日语借形词和字母词纳入借形词的范畴内,通过对借形词的历时梳理来探讨借形词在我国的发展及它在汉语词汇...
关键词:日语借形词 字母词 借形词 
英、法、汉语中“ABOVE/DESSUS/上方”图式映射探微被引量: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39-142,150,共5页张聪义 戴聪腾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笔者对英语、法语和汉语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a- bove"、"dessus"和"上方"等方位概念隐喻词语进行了跨语言、跨文化的图式映射实证对比研究,从中发现在三种不同语言文化中表示同一意...
关键词:ABOVE DESSUS 上方 借形词 社会 文化 
汉语借形词的历时发展与社会文化功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1-13,17,共4页徐小婷 张威 
汉语借形词指的是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文字书写形式而构成的一部分特殊的汉语词语。随着当代汉语词汇借形手段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借形词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历时发展中,我们看出整个借形词正逐渐成为汉语词汇系统...
关键词:汉语 借形词 社会 文化 
日语中的“カタカナ语”的汉译探讨
《时代文学(上半月)》2006年第4期189-191,共3页任锋 周晓巍 
通过对有关的图书、论文名称用词的比较,说明了我国日语学界对日语“カタカナ语”一词的理解与翻译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并探讨了“カタカナ语”的几种翻译方法,指出将其翻译为“片假名语”是最好的选项。因为既有利于中日互译,又使汉语...
关键词:日语 片假名语 翻译 借形词 
“七月流火”是借形词被引量:3
《咬文嚼字》2005年第11期42-42,共1页张怡春 
现代人用“七月流火”,用的已不是《诗经·七月》中的本义,而是借形不借义,让“七月流火”变成了一个“借形词”:“七月”就是指公历的“7月”,而“火”则指“火焰”“火苗”“火热”的“火”。公历7月是夏历的六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
关键词:借形词 诗经 本义 太阳 流火 词形 现代人 公历 语用范围 火焰 
新时期汉语外来词的种类及其发展特点被引量: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8期445-447,共3页黎昌友 
改革开放以来 ,汉语大量吸收外来词 ,主要有音译词、意译词、音译兼意译词、音译加注词、借形词五种。外来词在新时期表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音译词大量增加 ,字母词呈递增趋势 ,借用词缀孳生新词现象普遍 。
关键词:汉语 外来词 种类 发展特点 音译词 意译词 音译加注词 音译兼意译词 借形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